越野e族论坛

标题: 暗盘决定胜负 各式驱动形式各有不同 [打印本页]

作者: ksj7341    时间: 2010-6-26 12:13
标题: 暗盘决定胜负 各式驱动形式各有不同
当你征服了一个弯道,化解危机、津津自喜的时候,那很可能不是你的功劳,而是各种电子系统齐心奋力,在暗中救你一把。    你所看见的一切不是真的一切,而是经过计算机的修补、仿真、提味……,科学家在背地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于有形、无形之间,将原本是走味的、变调的、出差错的如点石成金般,化成了美味的、音准的、稳当可信的一面。
『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在保护我们』
    比方说,一家经过网络推荐的餐厅,从门可罗雀变成门庭若市,你在经过的时候,无形间就觉得“排队的人那么多,这家餐听应该不错,有空一定要来吃吃看”。又好比一部重达两吨、本无操控可言的汽车,经过电子系统的修饰,除改善了推头,并刻意营造丰富的动态,不也让许多人点头叫好?这正是电子系统的作用,才使得眼前的这道菜美味可口,傻车变成刁钻灵活!
前驱车出力重量较少,无须过分电子介入
    以往的前驱车是尽力降低成本之下的产品,所以其底盘并无什么可以值得夸耀的科技。最值得一提的只是调校,但也是老瓶新酒,看底盘工程师如何将一套维持数十年的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妙手回春。
    以往不为前驱车底盘导入科技的原因是为了节省成本,那是因为它的确、也只是平民百姓使用的汽车。但现在却不能这么搞了,除了有钱人,连市井小民都对空间、舒适变得需索无度,逼得新一代的前驱车步入大型化、重量化。这使得底盘工程师伤透脑筋,尽管旧式悬挂已套用几十年,调得好的话还是可以继续用,可毕竟工程师不是魔术师,任何机械结构都有其物理极限,周边条件超过出了界限,再厉害的工程师亦得摇旗投降。
    为求升级,新世代前驱车逐渐采用结构复杂的多连杆底盘。比较复杂,意味着比较昂贵,这样的前驱车已不再是便宜货,而是高档品,一些高级车厂纷纷制造前驱车作为入门款,MINI就是最好的例子。
宝马MINI
    对于上一代MINI(代号R53)的底盘,宝马可说是不计成本。将车子顶高来看,MINI等于是一部前驱化的3系列,除了后悬挂的架构复杂,主要的支臂与结构也制造得异常强壮(也异常的沉重),如此昂贵的成本,亦带来操控上的收获。在某些程度上来看,驾驶MINI等于驾驶宝马,只不过是从后驱变成前驱,除了行走时的车身重心变化有点不太一样,宝马独树一格的路面感与转向,MINI均能逐一呈现。
    我们以最具代表的Cooper S为例,这虽是一部小车,重量却不轻、马力也不小,除了较先进的悬挂,还要加上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靠电子系统辅助动态时的稳定性。MINI已非国民车而是高级车,成本贵上加贵的前驱 Fun Car。
MINI COOPER有120马力,加上完善的底盘设定,ASC+T就夠用,无需DSC。』
    获得精进悬挂与电子系统,对于工程师来说,这也等于得到了发挥空间。这套运用在MINI身上的后悬挂,能够在过弯时让轮胎产生几何角度的变化,于压缩时做出Toe-out,因此MINI入弯时可明显感到后轴一摆,如此一来,即可大幅减轻推头。即使是入不了的急弯,前后轮的抓地分布仍不至于自乱阵脚,即便MINI仍不脱推头,却也十分容易控制,只要油门一松就能恢复抓地力。
    至于电子系统,Cooper S采用的DSC并非复杂版本,可明显感到某一角落的轮胎受到制动,而前轮出力过多、产生打滑时,也立即被锁住。这种明显的介入作动,给人的感觉不算好,任谁都不想成为驾训班的菜鸟,上路时身旁有人暗自帮你踩煞车。
    这一代MINI(代号R56)的悬挂架构有不小变化,特别是后悬挂的连杆结构、位置有异,后轴辅助过弯的动作比上一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负担最重的大型后摇臂、横向连接的连杆的材质也采用重量较轻的铝合金,如此作用不但能降低悬挂的贯量,上下动作变快,亦提升了弯道的积极性。
    至于电子系统的策略,这次DSC被列为选配,而ASC+T(Automatic Stability Control Plus Traction)则为标配。从功能来看,ASC+T是抑制前轮打滑的装置,所以当出弯油门使用过早、或是路面抓地力不佳的时候,此时ASC+T就会启动,来抑制前轮的轮转速,简单来说,这是单一控管前轮的电子系统。再谈到选配的DSC,其是再结合ABS(Anti Brake Lock System),当某个车轮的转速过快,也意味该轮即将失去抓地力,煞车系统便即刻介入,亦即DSC可以控制的层面较高,但造价相对较贵,因此成为选配。
『小MINI可以提供他乐趣』
    属于次选择的Cooper动力不如Cooper S,轮胎较厚、悬挂硬度较低,意思是说Cooper较不容易失去抓地力,DCS的发挥时间不多,搭配ASC+T是十分恰当的选择。但Cooper S则不然,根据笔者上个月到狼堡试车的结果,Cooper S的悬挂调得过于死硬,导致高速行驶时的抓地状态不够服贴,加上新的涡轮引擎快辣有劲,确实需要服用DSC。
    今日再试Cooper,发现ASC+T的作动次数并不多,只有刻意在出弯时重踩油门,当造成前轮打滑时,前制动力才开始稍稍介入,这可以有效降低出弯时车头外推的情形,也因控制的力道刚刚好,所以并不会降低出弯的速度。尽管ASC+T的功效单纯,只会明显感受到前轮的动作、用以抑制推头,不像DSC或是ESP能够藉由程序的撰写,在入弯之后再稍微锁住后轮、造成些微甩尾,因此谈不上什么乐趣,但如此还是不减Cooper的驾驭快感。
    少了DSC,可以确定Cooper过弯时出现的后轮辅助动作,不是从电子系统仿真而来,而是扎实的机械动作,改变了车尾的动态则是底盘工程师的功力。我们除了推崇Cooper是当下杰出的前驱车,亦不能否认、也证实底盘是先天条件,电子系统只是二哥,前驱车更是如此,Cooper与Cooper S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 ksj7341    时间: 2010-6-26 12:14
当你征服了一个弯道,化解危机、津津自喜的时候,那很可能不是你的功劳,而是各种电子系统齐心奋力,在暗中救你一把。    你所看见的一切不是真的一切,而是经过计算机的修补、仿真、提味……,科学家在背地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于有形、无形之间,将原本是走味的、变调的、出差错的如点石成金般,化成了美味的、音准的、稳当可信的一面。
『越来越多的电子系统在保护我们』
    比方说,一家经过网络推荐的餐厅,从门可罗雀变成门庭若市,你在经过的时候,无形间就觉得“排队的人那么多,这家餐听应该不错,有空一定要来吃吃看”。又好比一部重达两吨、本无操控可言的汽车,经过电子系统的修饰,除改善了推头,并刻意营造丰富的动态,不也让许多人点头叫好?这正是电子系统的作用,才使得眼前的这道菜美味可口,傻车变成刁钻灵活!
前驱车出力重量较少,无须过分电子介入
    以往的前驱车是尽力降低成本之下的产品,所以其底盘并无什么可以值得夸耀的科技。最值得一提的只是调校,但也是老瓶新酒,看底盘工程师如何将一套维持数十年的前麦弗逊、后拖曳臂妙手回春。
    以往不为前驱车底盘导入科技的原因是为了节省成本,那是因为它的确、也只是平民百姓使用的汽车。但现在却不能这么搞了,除了有钱人,连市井小民都对空间、舒适变得需索无度,逼得新一代的前驱车步入大型化、重量化。这使得底盘工程师伤透脑筋,尽管旧式悬挂已套用几十年,调得好的话还是可以继续用,可毕竟工程师不是魔术师,任何机械结构都有其物理极限,周边条件超过出了界限,再厉害的工程师亦得摇旗投降。
    为求升级,新世代前驱车逐渐采用结构复杂的多连杆底盘。比较复杂,意味着比较昂贵,这样的前驱车已不再是便宜货,而是高档品,一些高级车厂纷纷制造前驱车作为入门款,MINI就是最好的例子。
宝马MINI
    对于上一代MINI(代号R53)的底盘,宝马可说是不计成本。将车子顶高来看,MINI等于是一部前驱化的3系列,除了后悬挂的架构复杂,主要的支臂与结构也制造得异常强壮(也异常的沉重),如此昂贵的成本,亦带来操控上的收获。在某些程度上来看,驾驶MINI等于驾驶宝马,只不过是从后驱变成前驱,除了行走时的车身重心变化有点不太一样,宝马独树一格的路面感与转向,MINI均能逐一呈现。
    我们以最具代表的Cooper S为例,这虽是一部小车,重量却不轻、马力也不小,除了较先进的悬挂,还要加上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靠电子系统辅助动态时的稳定性。MINI已非国民车而是高级车,成本贵上加贵的前驱 Fun Car。
MINI COOPER有120马力,加上完善的底盘设定,ASC+T就夠用,无需DSC。』
    获得精进悬挂与电子系统,对于工程师来说,这也等于得到了发挥空间。这套运用在MINI身上的后悬挂,能够在过弯时让轮胎产生几何角度的变化,于压缩时做出Toe-out,因此MINI入弯时可明显感到后轴一摆,如此一来,即可大幅减轻推头。即使是入不了的急弯,前后轮的抓地分布仍不至于自乱阵脚,即便MINI仍不脱推头,却也十分容易控制,只要油门一松就能恢复抓地力。
    至于电子系统,Cooper S采用的DSC并非复杂版本,可明显感到某一角落的轮胎受到制动,而前轮出力过多、产生打滑时,也立即被锁住。这种明显的介入作动,给人的感觉不算好,任谁都不想成为驾训班的菜鸟,上路时身旁有人暗自帮你踩煞车。
    这一代MINI(代号R56)的悬挂架构有不小变化,特别是后悬挂的连杆结构、位置有异,后轴辅助过弯的动作比上一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外,负担最重的大型后摇臂、横向连接的连杆的材质也采用重量较轻的铝合金,如此作用不但能降低悬挂的贯量,上下动作变快,亦提升了弯道的积极性。
    至于电子系统的策略,这次DSC被列为选配,而ASC+T(Automatic Stability Control Plus Traction)则为标配。从功能来看,ASC+T是抑制前轮打滑的装置,所以当出弯油门使用过早、或是路面抓地力不佳的时候,此时ASC+T就会启动,来抑制前轮的轮转速,简单来说,这是单一控管前轮的电子系统。再谈到选配的DSC,其是再结合ABS(Anti Brake Lock System),当某个车轮的转速过快,也意味该轮即将失去抓地力,煞车系统便即刻介入,亦即DSC可以控制的层面较高,但造价相对较贵,因此成为选配。
『小MINI可以提供他乐趣』
    属于次选择的Cooper动力不如Cooper S,轮胎较厚、悬挂硬度较低,意思是说Cooper较不容易失去抓地力,DCS的发挥时间不多,搭配ASC+T是十分恰当的选择。但Cooper S则不然,根据笔者上个月到狼堡试车的结果,Cooper S的悬挂调得过于死硬,导致高速行驶时的抓地状态不够服贴,加上新的涡轮引擎快辣有劲,确实需要服用DSC。
    今日再试Cooper,发现ASC+T的作动次数并不多,只有刻意在出弯时重踩油门,当造成前轮打滑时,前制动力才开始稍稍介入,这可以有效降低出弯时车头外推的情形,也因控制的力道刚刚好,所以并不会降低出弯的速度。尽管ASC+T的功效单纯,只会明显感受到前轮的动作、用以抑制推头,不像DSC或是ESP能够藉由程序的撰写,在入弯之后再稍微锁住后轮、造成些微甩尾,因此谈不上什么乐趣,但如此还是不减Cooper的驾驭快感。
    少了DSC,可以确定Cooper过弯时出现的后轮辅助动作,不是从电子系统仿真而来,而是扎实的机械动作,改变了车尾的动态则是底盘工程师的功力。我们除了推崇Cooper是当下杰出的前驱车,亦不能否认、也证实底盘是先天条件,电子系统只是二哥,前驱车更是如此,Cooper与Cooper S就是最好的例子。
作者: ksj7341    时间: 2010-6-26 12:16
这次的4WD并不是闹着玩,绝非CR-V采用的适时四驱,而是科技程度极高的SH-AWD。这是一套电子式的全时四驱,在电子硬件架构方面,采用了横向与直行G值、转向角度传感器,外加控制动态稳定的VSA和整合管理计算机。驱动的机械结构主要在于复杂的后差速器,其内含电磁式离合器,可以根据电子系统的指令,完全锁定某一侧后轮的扭力,对于车辆的循迹表现极有帮助。
    本田里程的操控十分中性,尽力逼弯也只是带一点推头,过弯的动态滑顺得出乎意料,更惊人的是,本田里程几乎可以攻克所有路况,各式弯道大小通吃。我们根本感觉不出SH-AWD到底有没有作用,因为根本感觉不到,所以原厂在仪表上装置一项显示功能,可以了解目前每个车轮的扭力分配是如何。
『AUDI在4驱领域也领先对手』
    比方说在入弯前,看见显示的格数是前三后二,在弯中重踩油门立即变成了前二后二;全油门出弯,前轴两轮各保留一格,后弯外轮满格、后弯内轮则是零。从数据来看,SH-AWD能够将四轮扭力从前后70:30演变成30:70,除此之外,更可进行左右分配。根据车内的显示灯号,得知本田里程在大脚出弯时弯外后轮为满格,此时这一轮获得的扭力是70﹪,也就是类似后驱的意思。
    我们在试车当日遇上下雨,这是SH-AWD尽情发挥的机会。任谁也知道,四驱在雨天的表现比较好,但任谁也料不到是如此之好。刻意用过快的速度入弯,只见本田里程的前轮朝弯内冲去,丝毫不紊乱;见到弯顶点也可早早加油,而且是全油门,四只车轮仍是顽强地紧抓地面,绝不放手。如此淋漓尽致    地抓地功力是浑然天成,有没有VSA,其实没有太多关系。方向盘左侧有一颗VSA按钮,取消之后仍可尽情搏斗,只是多些推头罢了。
    难怪早有专家预测,未来高性能房车的市场将是四驱的天下。
这是避免不了的趋势,电子科技存在你四处
    回想从前,汽车只靠驾驶者的手脚闯荡天下,现在的市售车除了多样导入的被动安全配备外,主动安全的成就更是琳琅满目。这是进步吗?没错,不用怀疑,在更快、更舒适、更安全的前提之下,电子系统宛如阳光、空气、水,已经是必要元素。
    现在的电子系统已十分进步,不少新车能在暗中将车子导回安全路线,除非是高手,一般人根本查觉不出来,甚至以为自己的驾技了得、媲美赛车手。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技术是科学的成就,另一方面却往往使驾驶者陷入追逐速度的陷阱。不信?到修车厂看看,你会发现许多新车不出事则已,一旦发生就是大撞。背后的原因,极可能是驾驶者被越调越快的底盘所迷惑,加上电子系统从中插手,一般人根本感受不出极限在哪里。
『在关键时刻,电子系统总是能够化险为夷』
    现在的新车愈造愈重,仰仗电子系统的比例愈来愈高,这些系统都是透过刹车进行控制,一旦过度逼车而导致刹车过热,再先进的电子系统也要作废,这更是值得警惕之处。买部好车确实能带来无限的乐趣,但怎么驾驭它还是完全依赖电子系统,我们则建议先把技术、观念养好,这时电子系统就有锦上添花之用,让你开得更快、更安全!
    ESP、DSC、VSA……傻傻分不清楚
    别感到混淆,大家在各种车内看见的电子控制按键其实是差不多的东西。例
如:奥迪奔驰大众福特采用的ESP(Ele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宝马的DSC(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日本丰田有VSC(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日产斯巴鲁的VDC(Vehicle Dynamic Control);本田的VSA(Vehicle Stability Assist);乃至于保时捷的PSM(Porsche Stability Management)。其原理均是运用各种传感器,经过计算机预算之后降低油门动力,再透过ABS分别为各轮施予适度的刹车
『博世出品的ESP系统』
    此外,这些控制系统是由少数几家零件制造商所提供(最知名的就是博世),但这并不等于各家的驾驶风格相同,还要牵涉采购成本、软件编写、调校方向等等。只能说这些车厂的采购原料来自同一家,并不等于端出来的菜是同一个味道,厨师的火候、环境的搭配与服务的质量,更是取决的要素。
作者: 山巫    时间: 2010-6-30 04:35
电子时代电子车,会不会突然死机啊,哈哈!迷你那个秤盘终于让英国人好好的俗气了一把,哈哈!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static.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