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e族论坛

标题: 八月-如此度母的凡事生活,让人为之震撼——读《酥油》 [打印本页]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08
标题: 八月-如此度母的凡事生活,让人为之震撼——读《酥油》


  六一儿童节前的一些日子,和越野E族深圳分队的部分同学为即将到来的墩头助学活动公益节目开始忙碌,为了能找到合适的节目排练地儿,找到了大罕,将大罕所在学校的办公室作为我们的排练地,几天短短的排练,跟大罕混熟了,大罕了解我的心思,《酥油》送给我,两个月过去了,潦潦翻了一下,一直忙碌着,7月底安排自己去了趟青藏,真正读《酥油》也是8月开始的这几天,也是这几天的《酥油》日子让我爱上了它,我要感谢大罕。



  看过那么多藏地书,第一次看到如此真实的描述藏民生活的。 文字那么美,感情强烈,却又质朴无比,甚至有些用词更别就是最生活化的,毫无修饰的,毫无文字的精美感。却带来无比强烈的情感感染力。看到文字就如同走进了那片原始草原。

     阿来的《尘埃落定》是唯美飘渺的,而《酥油》是强烈酥油味道的文字,沉重,饱满而原始。《尘埃落定》就像一个外人在看,那风景美丽,充满传奇故事的地方。而《酥油》则是,一个藏人自己在讲述自己生活地方,充满苦痛,充满灾难,他爱那个地方那个,却又充满纠结,看不到出路,只能寄希望于来生。


  读着这些含泪的文字,眼中始终是湿润的——为梅朵的大爱以及她心中的大恸、为她执着的付出、为她在这物欲横流的世间所保持的一份独有的纯粹(即使这种纯粹维持得无比艰难)、为那些苦难和虔诚的藏区贫民、为那最终被命运和信仰捉弄的爱——纵使阴阳相隔也好过这种槛内槛外的怅惘、心碎与永诀。真的能俩俩相忘吗?

    合上最后一页,何止梅朵,就连我的心里好像也被掏空一样。



[ 本帖最后由 启野漠漠 于 2011-8-12 18:10 编辑 ]

1.jpg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12

    点一盏忽明忽暗的酥油灯,昏黑的碉楼内,浸润着晕黄微弱的灯光,和一缕淡淡的酥油味道。作者江觉迟将五年来的困与痛倾注于笔尖,在纸上宣泄一个藏区草原撼人心弦的故事。

    酥油,是藏族人家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是牛奶和羊奶中的精华。酥油是靠人手打出来的,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捶打,新鲜的牛羊奶的表面便会浮起一层脂肪,久放会凝结成块,很像西方的奶油、黄油。它用途很多,可以点灯,做酥油茶,煎牛排等。

    汉族姑娘梅朵到藏地支教,想要融入藏民的生活,做一个地道的酥油女子,就必须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像酥油般精炼、醇和。梅朵决心把自己点亮,如同酥油灯一样,用自己的光,虽然微弱,却可以照亮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们,照亮他们孤独、迷茫的心,帮他们找一条光明、正确的路。她做到了,经历五年的风吹雨打,她终于成为了一个酥油女子。精神熬成了酥油,但身体却熬不下去,满身的伤病使她只能回到平原,回到城市,离开让她难以割舍的麦麦草原,离开那二十五个让她牵肠挂肚的孤儿学生。

    展开在我眼前的,是一幅神秘、粗狂的藏地画卷:梅朵老师骑着彪悍的烈马,在浩瀚的麦麦草原上,四处寻找失学的孤儿;白玛雪山咆哮的雪崩夹杂着泥石流,像巨兽般铺天盖地压向深夜找活佛救助孤儿的梅朵;冒着满天飞舞的大雪,八匹大马驮着歌手班哲用自己全数工作所得卖的糌粑、牛肉、白菜和衣物,艰难地踏向那座大雪封山的旧碉楼,而碉楼内的梅朵和孩子们已经断粮日久;

    藏民淳朴的心感动了梅朵,梅朵善良而坚韧的心,感动了我们。

    我们并不是妄图想改变藏区的什么,酥油就是酥油,无论搅进橄榄油还是花生油,都会破坏它原有的美好。但是,藏区的孤儿应该和我们一样,有同样的学习机会,有同样的学习环境,他们有权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方法,更完整地认知这个世界,更自由地思考、选择自己未来的路。就如书中的阿嘎,以纯熟流利的英文和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学,大学,然后回馈西藏,回馈家乡父老。

    梅朵老师希望会有人回去,点亮高原上的那一盏酥油灯,重燃往日的那个希望。我深信,藏地高原将会有无数盏的灯光亮起,闪闪烁烁延绵不断,就像麦麦草原明净深邃的星空一样,晶莹璀璨。

[ 本帖最后由 启野漠漠 于 2011-8-12 18:42 编辑 ]

2.jpg

3.gif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16
    像所有向往美好的读者一样,设想着一个个如果。

    月光,这个名字起得真好。她美、纯,照耀着大地,她无时不在你的身边可谁也不能拥有。她俯瞰着人间的悲喜,容纳着一切。名字的飘渺注定他是为人祈福。

    梅朵,鲜红的花结成串的节节上升,开在茫茫的草原是那么的醒目。她热情地将所有的嫣红奉献在人间,她永远向着太阳向着月光,不分昼夜,直至生命的衰竭。

    一个天上一个人间,天上的怎能来到地上,天意决定了一切,来到人间也只是拂过,悲剧天注定。

    即使俩人生活在一起,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都需要磨合,往后的日子路很长。

   西藏,旅游者的天堂,那只是匆匆一瞥,若长期生活在茫茫的地区,少有人伴,基本的生活用品尚且不谈,那突如其来的雪崩,洪水,雪灾叫人猝不及防。人虽说现是大自然的主宰,但在灾难前是那么的无奈弱小。月光的出家是万籁俱灰,家没了,父母没了,恋人没了,牛马没了,庄稼没了,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一瞬间什么都没了。他只有把最后的活下来的信念全寄托在信仰上,“哀大莫过于心死”心已死去活着也只是行尸走肉,还好他有信仰作为最后的支撑,青灯古佛相伴无欲无求倒也踏实。我总在羡慕有信仰的人,羡慕他们内心的踏实,不管是信哪个教,他们求的是真,善。现在的我还没有想好我的归宿,没决定好前的允诺都是虚妄。

    草原,被诗意的地方确实让人神往,梅朵的理想是在那片美丽的峡谷里建起家园,使我想起小龙女的隐居生活,远离纠纷,远离喧嚣;渴了喝点山泉、酥油、青稞酒,饿了吃点糌粑牛肉,想唱就唱,想睡倒地就睡......瞧我又开始做小资的白日梦。

    但在美景之中有许多人为的不敢苟同的习俗:

    佛教不是讲悲天悯人吗,为什么不能容纳阿芷的存在,不能接受她回归的欲求。人言可畏,我们要为祖宗竖起来的规矩负责。

    不管在哪里人都有三六九等,阿嘎是幸运的,他遇见了解救的度母,脱离了苦海走进了书桌。所以他倍加珍惜得来的幸福。

    相信还有很多像小尺呷般的孩子禁不住束缚,满足于现有的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多需要像梅朵月光这般耐心人的引导。

[ 本帖最后由 启野漠漠 于 2011-8-12 18:47 编辑 ]

3.jpg

4.jpg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21
    读着小说我把梅朵月光想象成所有电影电视里出现的帅男俊女一般,读完后看看江觉迟年轻时的照片----一个朴素的姑娘,而今成为历尽沧桑的妇人模样。

    进藏有四次了,每次不超过15天,可回来后顿觉自己老态了许多,冬日里畏寒,夏日畏晒,调养了很久才慢慢恢复了往日的容光。而江觉迟的5年高原生活,是远离城市的茫茫草原,这是个什么概念,非一般汉族女子能够忍受的,而她坚持下来;其间的困顿(生活习惯、观念)非常人能想象。而今的她依然身留藏区,心留藏区,难怪成为感动中国的人,这样一个平常人做着不平常的事,不得不叫人佩服。瞅着她浑身透着美丽。

[ 本帖最后由 启野漠漠 于 2011-8-12 18:51 编辑 ]

5.jpg

6.jpg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26
藏族人民是游牧民族的后代,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习性。他们能够丰衣足食,有住处,有信仰,在雪山草原上载歌载舞也许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了。为了学会读书写字,离开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聚集到甚至不够办学条件的孤儿学校,也要承担那些他们必须的劳动,或许并不是每个藏族儿童的心愿。。。

因为汉藏文化的差异,对人生的理解和要求也太不一样!在藏区,孩子出家到寺庙,如果能够成为一名喇嘛,可能是个人甚至家族的一种荣耀,而不是我们汉人传统里除非万不得已才被迫的出家…小说里,未婚的女主人公给蓊姆避孕药而致使孩子生来缺陷的情节,我希望是虚构的,因为在现实里是非常不必要的,藏民本身生育率低,他们的信仰和对生命的尊重不允许怀孕的女人堕胎,那么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你不把药物使用说明说清楚,就把药及其风险和副作用随便交给了对你信任和好感的朴实藏家女子,给她们带来的或许就是更大的痛苦和伤害…或许好心,但真的不够负责任!作者花那么大力气,承受那么多的苦痛,做出的事情对于哪些普通藏民的生活和幸福能有哪些促动呢?我看不到,便有些不解,甚至肤浅的认为不值。

  或许才疏短浅,或许孤陋寡闻,真的被感动了,但……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28
    人在自然面前是脆弱和渺小的,可是人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相互关心依赖的情感又体现出了无法形容的伟大。一个娇弱的都市女子,用自己坚强的毅力为孩子们在他们的内心里面点燃了一盏温暖的酥油灯,这些孩子们长大了以后,也会延续老师爱的理念,继续为其他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点燃心中的明灯。善良和爱,能够在这样的相互温暖中得以不断地延续下来。

     阿嘎,一个13岁却像个大人一样懂事儿的孩子,苏拉,好像她的大眼睛一直都在我眼前煽动,还有调皮的小尺呷,多吉,拉姆..........一个个可爱又纯真的孩子,他们的命运让人揪心的牵挂!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32
    真正的爱是什么?《酥油》开篇中这样写到:“只有把自己变成一个真实的弱势这,你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人间的疾苦和贫困。这与你到贫苦中体验生活完全不同。就好比把两个人丢进茫茫沙漠,一个有后援,一个无后援。”这些是作者自己的说法,是她自己转经转出来的。

   “是的,无限巨大的草原,我热爱,迷恋,却是带着莫大无言的盲目。要了解这遍土地,用身体一生也不够。用心灵,也许只需要一次皈依,一切都会得到诠释……”

     我们都有梦想,可是当梦想照进现实,我们还能保持几分内心纯粹?还能坚持几分自己的信仰呢?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2 18:34
点起一支迷香
我要说一个迷香一样的故事
让你慢慢来听
慢慢抚摸它的灵魂
想象自己是那个酥油一样的女子
有着酥油的精炼、酥油的光
她藤条一般的柔韧爱情
也是你的梦想
那些明亮的孩子
也是你的希望
纵然那个青年渐行渐远
他结愁的背影
也是你的牵挂
他身体匍匐的地方
也是你的天堂
作者: 小鬼精灵66    时间: 2011-8-14 00:38
“....要了解这遍土地,用身体一生也不够。用心灵,也许只需要一次皈依,一切都会得到诠释……”

“西藏,旅游者的天堂,那只是匆匆一瞥,若长期生活在茫茫的地区,.....................”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感受,却又想体会,却暂时无法实施的。

我,总归还是俗人,有着很多丢不下的东西。但,这部书,我马上找来读,感觉一定会引起共鸣的。
谢谢楼主的精彩推荐!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14 16:02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以至于那天一早起床看书,上班迟到。

如果可以,真愿点燃下一盏酥油灯。
作者: 大罕    时间: 2011-8-27 11:33
能假我之手传递一份至真、至纯、至深的感受,是一种福德,谢谢漠漠~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8-27 18:26

谢谢大罕,一路因你而感动……
作者: 在路上的酒鬼    时间: 2011-9-7 23:34
明天就读,我没有接触过藏族的文化。好好学习一下。
作者: SZ山水    时间: 2011-9-10 11:07
读过<酥油>,才能理解真正的西藏....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9-24 17:22
原帖由 在路上的酒鬼 于 2011-9-7 23:34 发表
明天就读,我没有接触过藏族的文化。好好学习一下。

好好的读,用心去体会!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1-9-24 17:22
原帖由 SZ山水 于 2011-9-10 11:07 发表
读过,才能理解真正的西藏....

最近在研究《藏地传说》——真正的西藏。
作者: 佛山照明    时间: 2011-9-26 13:09
谢谢。


这里很好。

有书,属于书的【味道】


【酥油】一书在一年前看完。

不愿讲话,不愿写字。

只为一种精神感动...............
作者: 启野漠漠    时间: 2012-2-5 18:35
原帖由 佛山照明 于 2011-9-26 13:09 发表
谢谢。

这里很好。

有书,属于书的【味道】

【酥油】一书在一年前看完。

不愿讲话,不愿写字。

只为一种精神感动...............


感动在西藏!
作者: 二连基地    时间: 2012-2-11 22:32
认真学习了
作者: 高明分队39    时间: 2012-2-12 10:46

作者: 倔老头    时间: 2012-3-6 12:55
好感动呀!
必须顶!
作者: 网上无名    时间: 2012-7-2 19:37
谢谢楼主分享感受,

我写不出更多的

还是敬佩书中主人公的执着精神,有爱、有善念、勇于付出

现实中汉地也有无数弱势个体、群体,就是徒步大漠而没有后援的人,真希望有人来接济他们,照理,他们应该安居乐业的。
作者: 悦儿MM    时间: 2012-7-2 21:15
还没有去看这本书。。但我在藏区也呆了几年。我感触最多的是。那里的人。单纯还是单纯。他们简单快乐的生活着。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我们是修318国道的工地上。黄昏的时间/总是有一对老夫妻/老婆婆总的拿着一个很小的桶。每家伙食团去装潲水。老爷爷总是把老婆婆搀扶到起的。其实那个桶真的很小。一次也装不了多少。完全可以一个人干的事。他们就一次一次。仿佛散步般的。相互搀扶着!
作者: 城市牧马人66    时间: 2012-7-7 21:48
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感动
作者: 越野鱼族    时间: 2012-7-12 22:04
西藏在感动~~~~~~~~~0.0~~~~~~~~~
作者: 洞庭湖船长    时间: 2012-7-29 16:14

作者: 大罕    时间: 2014-6-2 10:12
呵呵,又看到几年前的帖子,大罕也感谢你对那本书的理解与感受,没送错人!

[ 本帖最后由 大罕 于 2014-6-2 10:13 编辑 ]
作者: jeep小威    时间: 2014-6-26 23:28

作者: 你在这里    时间: 2014-8-24 12:47
读完这本书,只有一句话要表达那就是:我感觉到一种有光芒的力量在我心中弥漫...... 说实话,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够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的事物已然是非常的少了.我是用了两整天的时间读完的这本书,感觉沉甸甸的,嗓口发涩眼窝发烫数度哽咽...... 又及:我也是怀着十分虔敬的心情来写这个书评的(虽然是我第一次写),读后,我有意识的百度了一下:江觉迟,一个界面显现出“不怕念起,就怕觉迟”,很禅意的名字,我木有去细究这是不是作者的真名,对于书中的梅朵,我亦不清楚这是不是就是化了身的作者本人. 难以想像,作者在藏区支教的这5年,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年纪?如果是一个年轻女子,这五年意味着最好的青春年华,向她致敬...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感觉淡淡的,随着渐渐深入直至被吸引,读到最后,发现自己深陷,单用感动两字已不足以形容我的心情,这种感觉在读到<遥远东地区救世主>时曾有过,深深的被触动...借用潘石屹的话说"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地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追求更有精神品质和更有内心力量的生活,但我依然怀疑,生活在现在都市的人,还能否有力量并是否愿意,真正地静下心来读一读这本书"...藏地的神秘,宗教的信仰,生存与爱的力量,梦想的勇气等等在这里都得到全部的彰显.我得承认,我是被它感动了,真真切切的地... 爱情的描写在书中占得比例极少,却能让你感觉到荡气回肠,虽然书中的爱情是虚构的,我却觉得它就是真的,每一场对白,每个内心活动的描写,每一次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碰撞,包括最后的绝望(结局是以咫尺天涯的永别收尾),让人徒增惆怅,爱,直至成伤... 正像麦家评价说,"有一种爱要用生命去履行"... "是的,无限巨大的草原,,我痴迷,我热爱,却是带着莫大无言的盲目,要了解这片土地,用身体一生也不够,用心灵也许是需要一次皈依,一切都会得到诠释..."
作者: 风飞千山    时间: 2014-8-24 18:18
着个一定要顶!
作者: 三龙    时间: 2014-9-26 00:48
谢谢楼主的精彩推荐!


作者: 风飞千山    时间: 2015-1-30 20:57

作者: 大罕    时间: 2016-1-8 16:53
时光荏苒~~~昔日的朋友,可还安好?
作者: 温柔壹刀    时间: 2016-10-31 12:31

作者: JINGFU    时间: 2016-11-7 17:00
随南行北,飘东荡西,远山近水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static.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