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e族论坛

标题: [转帖]中国军队真的需要悍马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水兵    时间: 2006-1-4 11:46
标题: [转帖]中国军队真的需要悍马吗?
在过去的一年里,两家知名的国内汽车制造商分别针对军用和民用两个市场推出了美制悍马(H1)的国产仿制版本。从新车在各种车展上的威武亮相,到全系列参加军方的高海拔寒区道路试验的第一手图片,对悍马H1的热情又一次被挑动了起来,可是却鲜有置疑之声。我们真的需要这个强悍的机器么?客观地说,我们的军队并不需要悍马


悍马从正式进入民用市场以来,以独特的气势席卷了全球市场,美国人借助其擅长的全方位宣传手段,通过电影、广告、甚至战争,让一部普通的机器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首屈一指的硬汉代表。借助军事装备狂热分子的鼓吹加上新派越野拥趸的赞美,让悍马在可怜的民用销量面前也能面不改色地受用一切荣誉,因此国人对这部机器的国产如此兴奋,也不难理解。


说到悍马不适合中国军队,那就先看看悍马是什么吧。人所共知的悍马品牌是从前身的军用车辆发展而来的,这就是美军装备的HMMWV(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这是一部什么样的车呢?这是一部轻型载重卡车,一部设计载重1.25吨的轻型载重卡车,一部有着独立悬架的轻型载重卡车。不是吉普,不是装甲车,不是万金油,是卡车,仅此而已。


军队是讲究实用和高科技结合的,尤其是现代军队装备建设。所以车族化、通用化、平台化、甚至模块化等新理论被不断地提出。在装备设计期间有了这些理论的引导还不算完整,最后还要加上实战的考验,不单单要考验装备是否到达设计要求,更要考察装备是不是和同一时期的应用战术理论、作战思想、甚至后勤体系相迎合。这才是军用装备是否合适的要素。

作者: 水兵    时间: 2006-1-4 11:49
悍马在今天看来仍旧是高科技的,综合了传统越野车辆的几乎全部优点,保证车辆重心的前中置引擎设计和车厢内乘员位置设计;提高通过性的传动装置上移和门式轮轴连接设计;极至的前悬和后悬。这些都是曾经在各种越野车辆上经过实际验证的先进技术,悍马创新地将所有优势整合在了一起,实现了高通过性前提下的额定荷载,无疑是成功的设计。


但是前文提到了军队装备所需要的各项综合指标,回头看看悍马,结合我国的军情,这些设计上的优势似乎就不那么明显了。而且这些创新的设计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了,就算是悍马大出风头的海湾战争也已经过去了十多年,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难道一直作为科技前哨的军事科技没有发展么?更何况又一个存在着诸多劣势的科技。


军用轮式车辆强调车族化和通用化,作为一部外来车,悍马所应用的很多技术都是我国所没掌握的。无论作为军用还是民用,悍马在我国都没有达到产业化生产的规模,从模具生产到保养维护都要从零开始,这样不但要从一条漫长的新路上重新开始,而且还要放弃许多我们已经掌握的成熟的技术。更不要说大量的底盘结构总成还要依靠从战略假想敌的手里进口。


悍马的多平台性也逐渐受到了置疑,作为一个战场通用车种,悍马的平台衍生局限性非常大。所有的变型车都是限制于仅仅满足载重需求,而对日益增长的战术需求和任务需求显得力不从心。悍马的整体合金车体结构,严重制约了车身的可变形性,就连在车体中部加装一个普通的电控炮塔都是很困难的。毕竟管状承重车体不是那个年代的主流。

作者: 水兵    时间: 2006-1-4 11:51
悍马的战场通用性是致命的弱项。悍马是按照卡车标准设计的车辆,因此完全不具备装甲车辆的战术进攻和防御特性。随着美军更多地介入城区内局部性战斗,悍马简直就是一个脆弱的易拉罐,一颗AK系的普通金属被甲弹就可以轻易穿透车身钢板。身处战区的美军只好利用悍马的载重优势,亡羊补牢般地焊接上各式各样的装甲谋求额外的弹道防护性能。


由于不是装甲车,悍马也完全不具备作战进攻特性。载重为目的的车体没有加入任何射击后座吸纳设计,空有一身力气也只能将就12.7mm机枪的单兵压制火力。多亏美国强大的单兵制式武器设计,TOW式反坦克导弹和全新的30mm榴弹发射器的出现,勉强弥补了车辆本身的缺陷。但是这些对付单兵非装甲目标的武器在这个装甲横行的年代,只能镇守二线。


军用车辆的需求是源自战场的需求,但是更多得是为了满足军队作战思想的需求。纵观全球,像海湾战争中的那种中高强度冲突的战争形式已经很少见到,武装力量更多地介入到地区性局部冲突之中。前者可以依靠强大的装甲机动力量;而后者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将会大量依赖轮式车辆。而像悍马这样以载重为设计目的的车辆已经露出了发展的疲态。




不可否认,悍马最初确实在世界军事装备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也有不少国家参考悍马研发新一代轮式车辆。但是所有跟进者在参考悍马的战场报告之后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轻装甲化的发展路线,将悍马的创新技术和实际作战用途相结合。即便是不发展作战车辆,也绝对要在悍马的基础上设计装甲防护。聪明人不会在别人摔倒的时候,仅仅抱着胳膊看笑话。
作者: 巡狼    时间: 2006-1-4 11:52
说得好
作者: 水兵    时间: 2006-1-4 11:53


全球现役的类似悍马的所有军用轮式车辆中,只有日本仿制的车型是完全忠实原作设计的,对美日关系有常识的人都不难理解日本做这样选择的原因。即便是日本这样的铁杆,也按捺不住在新世纪将新的轻型轮式装甲车辆的计划提上装备日程。在全球装甲化的今天,没有谁愿意让法国人的VBL走在前面,就连美国人自己也用全新的GPV来推行解决方案。


悍马确实是一部优秀的车,但是不可否认,悍马的口碑中也有不少炒做和做秀的成分。是宣传加上车辆性能共同催生了悍马的全球形象。再出色的科技也有不足,高昂的维护成本就是悍马的先天缺陷。套句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能为了感觉上的血气方刚朦胧了双眼。美国人有钱把卡车当吉普玩儿,我们没必要打肿脸跟着凑热闹,国土安全绝不是儿戏!
作者: 水兵    时间: 2006-1-4 11:55
以下是引用巡狼在2006-1-4 11:52:00的发言:
说得好


作者: 离开公路    时间: 2006-1-4 12:29

作者: tonylu007    时间: 2006-1-4 16:55

依据LZ的分析, 我们的决策层是一群BC.

合乎逻辑.

由恐惧变为顺从, 很容易.

由恐惧变为图强, 不简单.


作者: 大漠风铃    时间: 2006-1-4 18:04

分析的有理!!!!


作者: 绝对黑白    时间: 2006-1-4 18:06

在以前国产212照样用,现在怎么了??


作者: WilliamRen    时间: 2006-1-4 18: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wobumeng    时间: 2006-1-4 18:38
说的好!!!
作者: 格调男爵    时间: 2006-1-4 18:51
精辟!!
作者: jeep6336    时间: 2006-1-4 22:50

作者: 阿良    时间: 2006-1-4 22:55

美军早就开始寻找捍马的替代品了,而已已经有几家公司在竞标,去年国内军事杂志上也已经刊登相关报道和几张竞标车的照片~~(轻巧很多)

别人淘汰的东西我们捡回来当做军事现代化~~唉,不知道那些首长们是怎么想的


作者: 尘土飞扬    时间: 2006-1-4 23:14
捍马拿来做后勤补给及医疗通讯等保障车辆应是新时期下的最好用途,在民用领域更应是他的主攻战场了,科考、林业、武警、矿业、农业及探险旅游越野玩家等。
作者: 黑森林    时间: 2006-1-5 09:18
同意楼上的
作者: 滇藏路    时间: 2006-1-5 13:24
有道理!
作者: 刘行大虾    时间: 2006-1-17 18:54
好文章!!!!!!!!!!!
作者: 油炸花生米    时间: 2006-1-17 19:35

晕死,汉马加了装甲不就是一种高机动轻型装甲车么?

不知道作者的“高机动轻型装甲”是什么意思。还硬要吧汉马定义为“卡车”,汉马是什么车不重要,关键就在于它是一种轻型的多用途战场车辆。中型和重型轮式装甲车中国也有很多款。但是汉马这类轻型车辆有它们自己的特色和灵活性,就象中国军队用的2020一样。如果中国能造出类似汉马的多用途车代替2020一类的轻型车辆。管他是什么马,不也是好事么?


作者: 油炸花生米    时间: 2006-1-17 19:40
还有,汉马的防护标准是美国的,美国追求的是0伤亡,装甲再厚都不够,他们的主战坦克还被土地雷炸飞呢。不能说汉马是过时的东西,汉马的很多指标来看,还是很优秀的一种车。而且作者图种有一张汉马前部被火箭炸毁的照片来看,驾驶室并没有被破坏,里面的人都没事,这已经是很好的防护标准了。不要用美国眼光看待一切问题。
作者: mono    时间: 2006-1-18 00:54

依照楼上XD的理论看,确实没什么破绽,可不知道是否完全看懂了文章?

1,关于HMMWV是卡车的定义不是作者加的,是无论从设计初衷到装备现状都是依据这个“卡车”的标准制造、装备和使用的,再多用途,再高机动,卡车就是卡车,这里说的是运输机械的定义。

2,外挂装甲是可以在HMMWV的承载范围之内,可是这种做法相较原厂设计要来的粗糙的多,而且通用性很差,即便不计较对原车重心、配重等关键通过性指标的影响,单是毫无标准的战地临时改装就会让部队遂行作战任务时毫无计划性可言。

3,发展轻型车辆的思路固然没错,可是把发展HMMWV和以前发展20的经验相比较就不妥了吧,无论是装备成本还是使用维护费效,两者都完全没有可比性,如果按照轻型车辆的发展方向,完全没有必要应用HMMWV的很多高成本设计理念,即便非要用独立悬架不可,也没有必要将大载荷和高机动硬组合起来。装备必须符合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这是公认的道理。为了谋求轻型车辆的应用去花HMMWV的钱,完全没有必要。

4,即便美国应用“绝对安全”,欧洲应用“平均安全”,但是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保证战斗力。战场上不仅仅考虑的是死不死人。如果战士们自知用的装备防护力差,自然在作战行动的时候会影响战术的实施,甚至影响士气。.50机枪的所谓“火力压制”,其中主要层面就是指依靠巨大的声响、激扬的尘土、呼啸的弹片来从心理上压制士兵的冲锋。

5,之前HMMWV被用作运输车,自然被地雷炸时,只要乘员舱不变形就可以达到标准,但是随着城市作战的应用,仅仅没炸死人是绝对不够的,炸完之后的HMMWV完全丧失机动能力。坦克走不动了还可以打,打不动了还可以挨打,HMMWV却完全挨不住打。没有战斗力和机动性的HMMWV在战场上就如同死了一样,而且早晚会死。在战场上,没有防护的火力是绝对发挥不了完全的优势的。

其实没有什么“美国的眼光”和“中国的眼光”之分,这里只有“装备的眼光”和“实战的眼光”的区别,真正的军事需求不是图纸上画出来的,是打仗打出来的,文章中分析的很多都是综合了近几年美军的作战思维转变历程和战场作战反馈得出来的结论。

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军队所面对的绝对有可能是和美军一样的战场态势,而且,中国士兵也绝对不可以随便死!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static.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