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e族论坛

标题: 我们和世界的差距 [打印本页]

作者: jhb2644    时间: 2009-5-19 10:32
标题: 我们和世界的差距
这篇帖子如何开始?比较难,因为这次车展带来的新技术并不是很多,不过也让我们看到了与世界的差距。

绿色动力篇

这次车展很多厂商都带来了成熟的新动力车型,为什么我不说是新能源?而很多媒体都在说新能源车,其实这个还是常规汽车动力,如果说混合动力是新能源的话,那么这个动力也算是太落后了,2次世界大战的常规动力潜艇不就是现在的混合动力吗?

凌志也就是大家现在所认识的雷克萨斯,带来的全新混合动力车模型,运用于430上面,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称赞小日本,这个技术真的是可以的。讨巧的变速箱设计,把无刷大功率电机直接运动到了变速箱中,车辆只有达到了40KM时速以后才会切换到燃油,而在全力加速的时候,汽油引擎和电动机会发出强大的动力,在制动的时候,电动机由会变成发电机从而回收电力。

小日本的常规混合动力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端
反观我们的技术,上海汽车带来的这种皮带的驱动形式,让我们感觉多少有点欠缺。所以这种驱动方式又称为弱混合动力,在城市道路高峰拥堵的时候,节油效果明显,因为车停,引擎也停,要起步了先要踩一点油门,引擎就会迅速启动,然后开始行驶。

这个也是属于弱混合动力,不过这个比前面一份额方案好很多了,这个已经在奇瑞的A5上得到了运用,基本原理就是用电机代替传统的飞轮,辅助引擎启动,加速,能源回收,这种方式对于现在的车辆来说可以实现改装上路,成本也低,所以应用成本低廉。

这次吉利在混合动力上,只带来了概念模型,我没有拍摄,相比外国的厂商,新动力的开发我们要走的路还很远。
总结:混合动力技术基本上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技术难度,难就难在如何运用和设计思路和制造成本。因为就现在的工业制造成本上来看,多则几万的弱混合动力成本简直就是在抢钱。


作者: jhb2644    时间: 2009-5-19 10:37
VQ35DE+CVT

之所以吧这个放在第二位介绍,那是因为我感觉吉利应该放弃CVT系统,从而转到更有效的双离合变速箱研究

CVT的模型,光从这个模型大家就能看出来,这个系统对传动系统有多么恐怖的要求,这里不是我小看中国的技术,而是小看中国的金属加工工艺,实验用的CVT生产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大规模的几十万台的品质如一,那么中国就是不汽车制造大国,而是技术大国了。

总结:CVT不是谁都可以玩的,这就和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一样,中国的品质控制一直是一个可悲的数字,只有提升了我们自己的品质控制才能和别人比技术。

日产引以为傲的VQ35DE+CVT无极变速箱模型

作者: jhb2644    时间: 2009-5-19 10:43
GDI与VVT
之所以叫他GDI那还是99年,我第一次看到三菱公司的这台缸内汽油直喷引擎,从那时候我就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汽油燃油直喷的引擎,可以实现50:1的超稀薄燃烧,实现2升汽油跑100KM的记录,现在他真的量产了,两张照片分别来自北极星3.5L引擎和3.0的引擎,都是SHGM的产品,在这张照片上大家可以看到这种引擎使用的火花塞热值很高,这说明什么?说明了这种引擎的热效率已经很高了,缸内直喷技术现在
一汽大众已经在量产车上大规模运用了,虽然取消了某些功能,但是其强劲的动力和经济性不容小视,在混合动力没有大规模运用之前,这个缸内直喷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还是让人期待的



VVT技术,可变正时气门技术,如果现在在车展上还看不到那家不用这个技术,算了你别来参加了,因为这个VVT技术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了,如果你买了不带VVT技术的引擎的车,很容易被别人认为是火星来的了。

在自主品牌里面:吉利和华晨还有奇瑞的高端瑞麒还有长城汽车都已经掌握和运用了这个国际上普遍的引擎技术,只有一些没有自己研发能力的品牌还没有用上这种普通技术。

题外话:看这个结构就可以知道可变正时系统是非常精密的,如果用的润滑油不好的话,对这套系统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不要省钱啊,坏了一个CVVT那个可是大价钱了。。。。

总结:20年前的技术,终于开始闪亮登场了,吉利虽然起步晚,但是可以站的更高。


作者: jhb2644    时间: 2009-5-19 10:52
底盘驱动技术

1972年的技术了,富士依旧用的很好,而且把这个技术发挥的跟完善。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这4张照片来介绍这套系统?来自本田北美的讴歌,如果广本可以拿到本田造讴歌的品质来造雅阁,那么雅阁真的会变成合资的神车。

相信大家这几天都在看华仔的讴歌广告,我是花了10分钟从头看到尾,这个广告确实感人,有一句话说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里要说,广告只能代表了外表,而内在确实要有真功夫的。

在更多的人说ESP系统是否装备在车上的时候,讴歌的智能四驱系统已经领先ESP不知道多少了

V6引擎带上前驱动系统,得到最大30% 的全车驱动力

智能驱动力分配驱动桥,可以得到最大70%的全车驱动力

驱动桥的核心部件,带行星齿轮减速器等

看一下什么材料制造的驱动轴,在轻量化的前提下,碳纤维材料的高速驱动轴。。。。。我们还在使用钢结构的驱动轴。。

前面提到了ESP系统,为什么会在这套4驱系统面前黯然失色?因为这套驱动系统会在转向和循迹的时候自动分配驱动力,最强大的时候单独的一边轮子可以获得全车100% 的驱动力,而ESP只不过是通过制动片来调整驱动力而已这这种驱动力自动分配系统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总结:在驱动底盘技术先进国家的面前,我们不能要求我们的自主品牌去做什么,对于我们这种普通的驾驶者来说要这种技术是付出更多的钱后才能得到的。先做好自己手里的东西吧,然后再向这些先进的东西看齐。


作者: jhb2644    时间: 2009-5-19 11:00
G动力

这台不是吉利的引擎,但是为什么放在第一位?

看到红圈大家肯定就明白了,可惜老李明白的有点晚。。。。。绝对属于亡羊补牢,这就是远景泄漏冷却液的罪魁祸首!!花冠的非金属冷却液进水接口,这个东西不能抄日本的啊,小日本的非金属产品是世界一流的!!我们在他们面前只能当小学生啊,如果一起抄来了,结果可好,真的是远景洒水车了,幸好老李明白了,不能全抄,于是远景不漏了。

这三台就是这次车展吉利带来的3个引擎,欣慰的就是这些引擎里面的一个就是吉利的拳头产品,虽然在更多的时候,在世界的技术平台上不算现金,但是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动力。

总结:老李加油吧,虽然引擎搞的还算可以,但是变速箱那就太差了,这次3台变速箱比较唬人,所以我没有拍照片因为实在不好意思拿出来,相信下次车展的时候,吉利的双离合变速系统可以看到解剖模型了。


作者: jhb2644    时间: 2009-5-19 11:02
面对两张照片我不想说什么,大家自己评论吧。

09车展上新技术的运用并没有给我们打来任何的惊喜,反观大家都在笼统重复的做一件事情,就是混合动力的研发,没有标新立异,也没有技术突破,这几年大家都在干什么?相信11年的车展会给大家带来一点新鲜吧。

作者: TD42    时间: 2009-5-19 11:25
呵呵~精辟~
作者: bnng011220    时间: 2009-5-20 00:57
好帖!!!!!
作者: imingxiao    时间: 2009-5-20 13:55
太专业 俺看大不懂
作者: 越野好男人    时间: 2009-5-20 22:11
这个差距是有距离的!!
作者: Aquila    时间: 2009-5-21 06:43
实际上比亚迪的双模比这个还要巧妙,发动机直连发电机因此取消了变速箱,而且发电机在加速时还可以作为副电机提供扭矩,因此F3DM这么大点的小车竟然有400牛米扭矩。

直连发电机最大的好处是,发动机运转与路况无关,永远运转在最经济转速下,相当于始终在用“理论油耗”运转。

当然,在一些洋奴的眼里只要是外国的就一定好,只要是国产的就是山寨就是完蛋。。。。。。。。
作者: Aquila    时间: 2009-5-21 07:18
。。。。。。。。。。。。。。。。
作者: zhangbaoli    时间: 2009-5-21 20:26
差距大了去了。
作者: SLOFGL    时间: 2009-5-22 20:22
顶/////////////////////////////
作者: 001236    时间: 2009-5-24 01: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碌碌    时间: 2009-5-24 10:25
好帖,看出来了,确实差距很大,国产车什么时候不被大家诟病质量问题了才算小学毕业了。
作者: 今年换新越野    时间: 2009-5-25 19:51
专业啊大哥
作者: da2009ls    时间: 2009-5-25 20:13
过分专业啦
作者: 非野不可    时间: 2009-5-25 22:48
我得仰望楼主啊
作者: 蟹老板    时间: 2009-6-8 00: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奋斗青年    时间: 2009-6-8 11:52
看了让人心痛
作者: 波音747    时间: 2009-6-8 12:07
中国的技术和世界先进技术差距大了去了。
作者: 威海冰块    时间: 2009-6-8 17:27

作者: 坚持坚持    时间: 2009-6-8 21:02
好帖
作者: 暴走的蜗牛    时间: 2009-6-14 14:04
强帖,安全拿分
作者: binbochum    时间: 2009-6-14 18:53
呵呵,说的不错,不过日本的技术也不是最新的,只是比我们中国的好点,个人认为日本的技术比较取巧,呵呵,就是随便说说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static.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