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普洱头春减产情况出炉,或将成为10年来最大一次“茶荒”!
易武古六山整体大树头春茶,同期减产60%以上,平均涨价40%—50%;
南糯同期减产达40%,大树茶大部分价格接近上涨100%;
老班章区域头春大树茶,同期减产5—6成,与往年价格相比,几乎涨了4成以上;
临沧茶区同期减产,大树头春茶价格涨幅接近翻倍;
2017年,整个普洱头春古树茶收不上来,严重的,甚至会减产60%以上。
对于2017年的普洱头春茶市场来说,这也许是他们面临的十年以来,可能会遭遇的最大一次茶荒。
普洱头春茶同期减产40%—60%已成定局
易武,班章、冰岛、昔归……在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普洱茶产区里,春茶减产40%—60%已成定局。
减产“元凶”:气候
造成“茶荒”局面的罪魁祸首是气候。就在春茶正在发芽的几个重要时间节点里,整个普洱茶区均遭遇了极端天气。
3月18日,易武古六大茶山持续一小时以上冰雹雨,3月27日,老班章暴雨突袭,并夹杂冰雹;4月9日,临沧发布蓝色大风预警……
4月4日、5日这两天,版纳急速降温,造成了往年同期已经采摘,并开始制作的头春茶,在今年未能按时发芽,将整个时间推迟了一个星期,或半个月的情况,从而出现了整个易武地区,同期普洱头春茶减产的事实。
在4月13日的凌晨四点,易武又再次遭遇大暴雨。气温从12日的30余度,直接骤降成20多度,这超过10度的温差变化,也让我们以及翘首以盼的茶商及茶客,再次“遇冷”。
名山头古树茶成为升级主体
一直以来,对于整个已经成型的中国普洱茶市场而言,产量过剩,几乎成为了永恒的话题。
据了解,2015年普洱总体产量达到了12万吨以上,消耗的则只有其中的少部分。虽然实际数据目前不得而知,但这已是市场共识。
对于普洱茶茶客来说,普洱茶几乎是一条不归路。一般而言,几乎都遵循着这样一个路径:只是为了健康,随便喝喝——有区域选择地喝喝便宜台地茶——开始进入大树、古树普洱茶——有区域选择地喝大树、古树普洱茶——追逐名山头超微产区的古树普洱茶——千方百计找寻有年份的古树茶。
由此可见,名山头超微产区的古树普洱茶几乎位于这个金字塔的顶端。它欠缺的也仅仅只是时间的转化而已,所以随着进入这个消费领域的人越来越多,痴迷于此的茶客也更是越来越多。进场,痴迷,逐步升级,最后的结果都指向了这里。
然而,我们并不能因此,便将减产和价格上涨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早在去年之前,便有众多圈内人挖坑预测——2017年普洱春茶会有减产的现象发生。只是令大家都没想到的是,此次减产程度及范围会有这么大。
易武,异常热闹下的现实格局
就在此刻,2017年,是版纳整个茶区十年来,同期减产最为严重的一年。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客不断涌入,仅在易武产区所滞留的各个老板便数不胜数。一时间,整个易武俨然成为了新的旅游景点。
事实上,在这个时候来易武,认识的“老板”大多相同:向茶商或大量,或成批地订购普洱茶。为了能够收着茶叶,这些老板已经吃住于此多日,大有收不够不走的架势。那随口溜出的当地土话,也无不透露出急切与无奈。
易武主街的嘈杂,还充斥着各地方言。在“谈”茶之声中,易武的“热”被逼向了不可描述的新高度。而就在这种“怪诞”的热闹之中,茶店、自加工的小型茶厂,可以说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这也带动着周边餐饮、住宿,乃至租车行业的上扬走势。
与之相对应的是,供不应求。因着减产的缘故,今年茶农的报价颇高,导致鲜叶的价格翻倍上涨。就目前而言,更为具体的问题是:没有鲜叶。
“旋涡”中心的古六山同期减产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