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欧洲也在积极谋划这场“智慧革命”。 欧盟已将“物联网”及其核心技术纳入到预算高达500亿欧元并开始实施的欧盟《第七个科技框架计划(2007年~2003年)》中。这也是1994年以电信业为代表的“欧洲之路”战略、1999年e-Europe战略的最新延伸。
之后,欧盟还制订了截至目前堪称“物联网”产业最为详细的发展规划——《物联网——欧洲行动计划》,这个于2009年6月制订的计划中,列举了采取的14项行动,被业界视为重振欧洲的战略组成部分。截至到2010年,欧洲为此已经投入27亿欧元。
新技术是挽救经济、走出危机的最佳引擎,每一次经济危机后,人们追求、探索新技术的热情都会极大爆发。
2010年6月4日,张晓强副主任会见了美国IBM公司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双方就“智慧地球”和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中国外商投资环境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中国登场
“从‘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这一表述中可以看出,‘智慧地球’是引领全球最新、最前沿高科技的一种美国国家战略,也是美国gov-ern-ment基于‘信息高速公路’国家战略后,再一次提出的新一轮美国国家战略。”雷洪钧博士对《汽车观察》评述,雷现任东风扬子江研究院院长。
2010年4月正式被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聘请为交通行业信息化专家的雷洪钧是国内较早关注“物联网”、并致力于“车联网”研究的专家之一。2010年5月,雷提出中国应该举办一次“车联网”产业链合作的研讨会,“对于我国而言,这次论坛极为迫切。”
事实上,“十一五”期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7万公里;与此同时,全国机动车的保有量也将接近2亿大关。公路交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汽车数量的迅猛增长,给车辆管理以及道路管理
带来了更多的压力。
“实践表明,过去那种分片、分路段的道路车辆信息采集和管理,已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建立一张覆盖全国的、对道路和车辆进行统一管理的高效信息网络——‘车联网’。”在雷洪钧的倡导下,同年7月27日,在北京第九届中国信息港论坛“车联网”专题分论坛举行,雷担任了这一论坛的秘书长。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前沿的话题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国家工信部有关司局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电信集团高层领导、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建设部分管车辆方面的专家、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领导,以及广西玉柴机器有限公司、苏州金龙、东风扬子江、中通等企业都派代表参加了这次论坛。
这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有关“车联网”的专题论坛。随之而来的,是“车联网”开始成为时下最时髦的词语之一。
2010年10月28日在无锡举行的“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大会”上传出消息,“汽车移动物联网(车联网)项目”将列为我国重大专项第三专项的重要项目。目前相关内容已上报国务院,一期拨款有望达百亿级别,预期2020年实
现可控车辆规模达2亿。
这意味着,在这个百亿元规模起步的市场上,从软硬件、系统集成到汽车电子等相关企业,都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设立‘车联网’项目的初衷在于公共交通安全,并将拉动多产业联动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表示,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也是最大消费国。做智能汽车前景远大,如果我们大力发展汽车内部智能控制部件,相关产业可以再上一个台阶,并一举开拓国民经济在新型智能领域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北京市近日发布的治堵方案和北京市交管局的规划,北京将打造三大智能交通系统:交通发布系统、交通拥堵收费管理系统和停车泊位管理系统。此外,南京、广州、武汉、深圳、上海等城市都提出要打造“智能交通系统”。
国联证券分析师郝杰介绍说:“据有关方面测算,2011年中国智能交通的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在100亿元,每年的增长幅度至少能达到30%左右。”
尽管车联网的出现,为汽车制造、内容提供和移动通信等领域带来产业升级机遇,但雷洪钧还是很冷静,在他看来,车联网的实现并非一朝一夕,特别是汽车电子产业,正面临国际巨头的竞争,国内公司进入这一领域还需克服一定的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