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87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年赵王城 60载岁月的记忆沉淀

[复制链接]

9

主题

3

帖子

8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1-7-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0 1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千年赵王城 60载岁月的记忆沉淀
   其实赵王城在刚有人类历史之初可能就是父亲眼里的情形,有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作为农民,父亲眼里的风景是实实在在、再简单不过的生计,是茂盛的庄稼,金黄的谷穗和白生生的棉花。绝非如我四肢不勤之徒的无病呻吟和故作深沉。  
   父亲的话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七八千年前,我站在王城的龙台上,向西凝望巍巍太行,洺河水荡荡漾漾,两岸磁山台地上的先祖们开辟了辉煌的新石器时代,他们用石头打造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工具,狩猎垦荒。勤劳智慧的祖先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谷物和核桃,驯化了世界上最初的家鸡,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磁山文化。  
   那时的武安磁山一带,在我的想象中,应该到处是沉甸甸的金黄谷穗,雄鸡鸣唱,母鸡咯咯下蛋,满山遍野是郁郁葱葱的核桃树,窝棚和草庵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男欢女爱,追逐游戏在月光下的篝火旁,一派野趣十足的人类蒙昧之初的自然画卷,首先开启了邯郸一带农耕文明的先河。  
   借用邯郸的一句名言叫:滏流东渐,紫气西来。这磁山文明随滏流东渐,伴紫气西来,沿沁、渚二河滔滔东去,文明之水滞留在赵王城附近的彭家寨、涧沟和龟台寺,此时历史的车轮大约到了商周时代,龙山文化、商文化及西周文化又在赵王城周围繁衍生息,层层堆积的文化层记录下了赵王城历史纪元上最早的开发者和建设者的身影。   
   赵王城恰好位于沁、渚两河之间,沁河冲积扇的中心地带。邯郸考古资料显示,这里曾经河渠纵横,湖泊密布,现在市区和平路东西一线就是古代沁河下游的走向。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沁河流出邯郸城后入于湖中,这湖的位置就在今和平路与光明大街交岔口偏东南一带,然后再入白渠,即现在的滏阳河。可以想象,远在三千年之前,这里一带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丰沛,一派富庶的水乡田园风貌。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上悠久的农耕文明熏陶,古代的赵王城一带一定是年年五谷丰登,岁岁六畜兴旺,祖先在这里辛勤耕耘、繁衍生息,连空气中也荡漾着悠悠的田园牧歌。  
   历史的车轮到了商末周初的某一天,有位历史名人曾走到过这里,见证了当时邯郸平原一带的田园风光。他是纣王的叔父、著名贤臣箕子。箕子在情不自禁地哀伤殷墟悲凉的同时,也看到这一带长势喜人的农田,高声吟唱:“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记在了他的传世之作《麦秀歌》里。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邯郸城的金属冶炼技术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冶金工业”为农业生产工具的制造和改良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持,人们当时已经学会利用畜力,改良土壤,科学施肥,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也极大丰富。同时在政治上,邯郸的统治者――赵氏家族对土地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农业生产力得到一定程度地解放,这些都为当时的邯郸农业发展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到战国初年的赵襄子三年(公元前455年),史书上就有了“邯郸之仓库实”的说法。

8

主题

415

帖子

311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1-5-17
沙发
发表于 2011-8-6 03:3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莔玥炅211 于 2011-7-20 13:57 发表
千年赵王城 60载岁月的记忆沉淀
   其实赵王城在刚有人类历史之初可能就是父亲眼里的情形,有比较先进的农耕文明。作为农民,父亲眼里的风景是实实在在、再简单不过的生计,是茂盛的庄稼,金黄的谷穗和白生生的棉花 ...
哥们写的不错!

[ 本帖最后由 绿茶2011 于 2011-8-6 17:45 编辑 ]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9 23:39 , Processed in 0.047575 second(s), Total 15, Slave 13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