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0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领导为“抄底”泼冷水

[复制链接]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02: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两会”的深入进行,经济议题的讨论也随之越来越深入。在湖南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代表,就曾将抄底海外的课题摆到了“两会”的桌面上。然而却得到了与会的王岐山副总理谨慎回应,其中,一段“海外收购,难道仅是一个‘钱’的问题吗!你吃得下来、管得了它吗?”这一更客观的表态,也给正摩拳擦掌企业代表们十足的泼了一瓢冷水!

  像“三一重工”这样的雄心,在汽车企业更是不为少数!无论是名声大的企业、还是默默无闻的老总,都想在国外经济和市场不景气的时候,要走抄底路线,甚至会对比自身大许多的企业与品牌都要跃跃欲试。作为雄心来讲,固然无可厚非,同样也不需要负忽悠的法律责任!但如果要想使国外的制造模式为我所用,那就是消化整体模式另一个概念了。眼前的收购“双龙”危机问题,其实早就给企业敲响了警钟。由于文化与制度上的差异性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都会成为驾驭被收购企业的障碍。

真正的收购外企问题,确实需要站在科学与客观的高度来审视,才可以成为我们最好的契机。否则,靠借国家的钱去展示某个企业来头或影响力的话,搞不好就会给自身买到一个巨大的包袱,这实在是需要企业认真考虑的问题!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技术制造能力上的欠缺,必然会造成对国外整体技术认识上,存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从而就容易发生被骗了也不知情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把大话放出去,有上文没下文、甚至犹抱琵琶给消费者以错觉,表面上毫发无损,但从企业诚信的角度上,就会造成不切合实际、或心口不一的问题,这本身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不利。在这样的情况下,抄底本身就是风险大于机会。



  消化技术与消化模式有本质区别



  在很多情形下,以小博大的现象,都会用“蛇吞象”来比喻小企业吃掉数倍于自身的庞然大物。在汽车行业,就曾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收购现象出现。如“保时捷”收购德国“大众”、印度“塔塔”收购“路虎”等等,都曾被指是以小吃大的例子。人们可以用有这种形容来套他们的做法,但却忽视了他们在某种领域中的公认强大一面!最为突出的当属“保时捷”了,他之所以能够收购“大众”、且在很多技术领域影响到大众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它自身具有收购大众的巨大财力,这就是经营稳定的“保时捷”得到确切的先手;另一方面,它也具有更重要的技术驾驭能力,只有自身先具备了驾驭技术的优势,才是令“大众”臣服的关键所在!

  而国内的收购诸多收购问题,只自身相应满足了有钱这个条件,何况,更多的收购实力,还要依赖于gov-ern-ment的帮助,这样的底气也就会打了许多折扣。而在技术层面上,非但自身没有或是欠缺技术能力、还生硬的要驾驭与管理比自身更高的技术,确实有勉为其难感觉!从“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到最终双方分手时的被指控偷技术,就不能不说我们在驾驭技术上,不够知己知彼。所以,国内企业在消化技术都具有难度的时候,要考虑消化整体制造模式,实在是有些实际与想法产生了脱节。



  车企“忽悠”风气应适可而止



  自从“忽悠”这个词语出现以后,很多被公认为说大话、或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遍布了整个行业。这些能影响消费者视听的言行,如果任其蔓延与发展的话,对业界乃至市场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从最早的将别人的技术与设计硬说成自己的研发成果、到现在产销预计上的口若悬河,有的企业,竟曾自吹安全性超过“奔驰”、“宝马”……未来销量上要超过“丰田”等等,姑且不说这些表白,是否有客观与辨证的依据、就是对自身的信心也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随着消费观念的越发成熟,想要忽悠消费者的人或企业,必然会以忽悠自己而告终。

  其实,雄心与胆略是需要的、更需要有基础作为保障。如果不能以客观技术发展保障自身的生存能力,很难说收购实践的难度会有多大。细细考证这些“抄底”想法的来龙去脉,说大话也好、不联系实际也好,都是在从根本上为自身企业与整个行业平添障碍。这就需要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先管住自己的嘴、才能对整个行业有利无害!因为,在涉及到企业生存攸关的问题上,肆无忌惮的乱说与胡说,只能造成竞争对手的警觉与从速建立对付我们的办法,这就形成了不均衡的力量对比,所以企业多干少说、才是真正的求是与进步的前提,这才是为什么要杜绝忽悠的主要原因。



  其实,抄底问题是顺其自然的概念,任何刻意的强求与不切实际的做法,都是难以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与其高调的声言海外“抄底”、不如低调的做好自己的本质发展与进步,这样,未来的收购与兼并,就会在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变成水到渠成的问题……!

42

主题

1691

帖子

4161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06-4-14
沙发
发表于 2009-3-12 08:48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雄心与胆略是需要的、更需要有基础作为保障。如果不能以客观技术发展保障自身的生存能力,很难说收购实践的难度会有多大。细细考证这些“抄底”想法的来龙去脉,说大话也好、不联系实际也好,都是在从根本上为自身企业与整个行业平添障碍。这就需要企业在特殊情况下,先管住自己的嘴、才能对整个行业有利无害!因为,在涉及到企业生存攸关的问题上,肆无忌惮的乱说与胡说,只能造成竞争对手的警觉与从速建立对付我们的办法,这就形成了不均衡的力量对比,所以企业多干少说、才是真正的求是与进步的前提,这才是为什么要杜绝忽悠的主要原因。"
好贴---------------------------------------------------------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3 21:00 , Processed in 0.045540 second(s), Total 10, Slave 8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