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可变回压排气阀门

[复制链接]

136

主题

138

帖子

481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8-10-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3: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排气管的改造目的,在于调整排气回压的高低,也就是排气管内部之阻力。阻力大小和头段的设计角度、中尾段的管径粗细/触媒大小、总体长度和弯曲角度、尾部消音器之迴路都有相当之关连。


在过去改装排气管的主要方向,在于减低回压,让进排气效率更为顺畅,进而改变引擎之动力特性、调整扭力输出时机并提昇高转速的反应和流畅度,不过这样的改造方向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缺点,那就是低速扭力的流失。


难以兼得的平衡
受限硬体的设计

机械设计本属物理之现象延伸,因此有利必有弊;改装排气管后,减低回压有助于排气顺畅,对于高转速是好的,但过低之回压使得排气管毫无阻碍,中低转混合气在未完全燃烧完时便被排出,将造成扭力牺牲!且当引擎回油时,排气管内的回压过低,废气极有回流至燃烧室之可能。所以为了因应一般道路,中低转速之应用,相当程度的回压仍然是必需的,也应以驾驶用途及引擎输出来考量回压之大小。

在过去为了使低速扭力不至于流失太多,改装排气管时通常会从「控制管径大小」与「调整排气路径」来着手,前者加大的管径大小,应以原厂加大10%至15%为上限,且大多从中尾段下手;至于后者则是缩短消音器迴绕之路程,努力使其消音路线呈直线化来进行,不过此方法因为市售车有底盘及油箱之干扰,想做到笔直路径之排气管,是有相对的困难。至于两者的取捨,一般道路使用的排气管,应先考虑长通路型之式样,使其作为蓄气增加的条件,然后才是在管径上来变化,如此才能兼顾到全转区域的表现。至于中尾段管径的搭配,建议可採渐次放大的型式,使愈废弃愈往后方流速愈快,有利于持续高转速的情形使用。


可变回压排气阀门可分成常开与常闭两种,前者比较适合街车使用,后者比较适合会下场比赛的半厂车使用。

兼顾马力与扭力
从管路型式改变

从以上来排气管改造理论来看,要打造出兼顾马力与扭力的排气管,似乎是件相当複杂且不易的事情,甚至是很难达成的目标,毕竟想要降低尾消的排气阻碍、又想保持扭力输出,本来是相反的论点,不过这样的限制,近年来「可变回压排气阀门」的推出后,理想的排气改造效果,似乎不在遥不可及!该装置的功能就如同其名般,主要是用来控制排气管内回压大小,从外观来看,整体机构设计就如同一颗构造较为简单的节气门,在其上可看到一蝴蝶阀与真空作动器。透过引擎真空的吸引,可让阀门进行开与关的动作,只要将此阀门安装在排气管系统中的适当位置,就可让引擎拥有均衡的扭力与马力表现。该系统的原理是在排气管内设置一具可变阀门,当转速较低时阀门会关闭让排出气流由较小管径位置或单一管路排出,保持排气管内的回压,让低转速扭力不流失;高转速时阀门则会开启,而排出的废气就会直接通过大管径位置或双重管路排出,让废气有更多的通道与出口宣洩,进而降低排气管内回压,如此一来马力的延续性会有更理想的表现。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 13:55 , Processed in 0.052950 second(s), Total 14, Slave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