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车辆悬挂系统对于操控性和舒适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而对于大多数准备购买或已经购买汽车的朋友来说来说,悬挂知识要么一知半解,要么基本不知。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悬挂机构牵扯的因素多且原理结构复杂。另一方面,也不排除某些汽车厂商或是媒体在宣传自己产品和介绍的时候,存在着混淆视听、扬长避短的现象。因此本篇文章就举出一些问题点,意在帮您在查看参数对比车型时不再迷茫。 ■独立悬挂与非独立悬挂有本质区别,别让含糊其辞的宣传单或媒体的片面言论忽悠了您
某媒体的这番言论显然经不起推敲,其实多连杆悬挂与车辆的舒适性,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在前面已经上线的详解各种悬挂系列文章中,我们已经针对各种悬挂结构分别作了详细介绍,本文就不赘述了。但这里想强调的几点是:从严格意义上讲汽车悬挂结构只有独立和非独立两种,且各种形式优劣不相同。另外,单纯用结构形式的不同来判断悬挂好坏,是很片面的论断。因为即便是相同形式,也会因为调校的侧重和技术的差异以及制造成本的约束,在反映出的效果上可能大相径庭。那么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从本质上怎么区分呢?我们不妨分别说说。
首先来看看非独立悬挂。简单的说:它就是将两侧车轮装在一整根车轴的两端,这样当一边车轮出现跳动时,就会影响另一侧车轮也作出相应的跳动,使整个车身振动或倾斜。采用这种悬挂系统的汽车一般平稳性和舒适性会受到形式上的制约,但由于其构造较简单且承载力大,因此多用于载重汽车、普通客车和一些其他特种车辆上。并且制造成本相对独立悬挂要低廉一些。我们常见的纵臂扭转梁、整体桥等都属于典型的非独立悬挂。
相关文章阅读:车168知道——详解纵臂扭转梁式非独立悬挂
再来看看独立悬挂:首先,独立悬挂的车轮间并非刚性连接,每个车轮会独立地安装在车架下面。这是与非独立悬挂本质的区别。这样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就不受波及,车身震动也会大为减少,汽车舒适性也得以提升,而在高速路面行驶时,这种结构也有助于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但缺点是,这种悬挂构造较复杂且承载力往往不及非独立悬挂,因而主要应用在轿车、城市SUV等车型上。另外由于复杂的机械结构(主要指多连杆等形式),其占用的空间也会更大,会直接影响到后备箱地板高度以及规整程度。此外,对调校的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熟悉的麦弗逊、多连杆等就属于典型的独立悬挂。
相关文章阅读:车168知道——详解麦弗逊式独立悬挂
我们熟悉的 夏利车型就采用了连杆支柱独立后悬挂
某车型宣称的“多连杆”式独立悬挂实际是在麦弗逊独立悬挂的基础上增加了纵向拉杆
对比查看车型的官方配置单,我们可以容易的发现:日系车型有很多区别于传统叫法的悬挂名称。而这事其实有因在先。在八十年代,日本生产的汽车由于在技术上普遍落后于欧美制造商。而全球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又迫使日系厂商迅速找到技术突破口以提升车型技术,于是在当时具有创新意义但还并不成熟的独立后悬挂就成为了不二的选择。很快,大批采用四轮独立悬挂的日系轿车开始生产,一时成了时尚和新技术的代表。而在当时大多数的欧美汽车产商还在完善和研究非独立后悬挂的相关技术。事实证明,在当时技术背景下,更稳定的减震效果和易于调校的非独立悬挂还是最可靠的。于是在取得了巨大的销售利润之后,精明的日本汽车厂商一方面加紧完善后轮独立悬挂技术,一方面也开始重新理性的选择和采用非独立悬挂。只不过为了销售和宣传,“聪明”的进行了细微的改变,并给它们起了全新的名称。但归根结底它们还是非独立悬挂。
多连杆后悬挂确实是强调操控性的车型钟爱的选择,而这里说的仅是结构优势
而与尽力回避的做法相同。某些品牌的车型会把采用了四轮独立悬挂进行大肆宣传,然后鼓吹由于采用了后轮独立悬挂,因而操控就会如何如何好。其实从实际效果看:说独立悬挂就一定强于非独立悬挂,这也是错误的。整体调校的水平也是不可低估的。这点后文会有详细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