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SUV观察]试看国内SUV市场如何洗牌

[复制链接]

26

主题

54

帖子

605

积分

e族天使

Rank: 2

注册2006-12-1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4-24 1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的SUV市场已经走到了一个非常时期,连续几年来,SUV市场几乎没有什么明显的增长,甚至有时还呈现萎缩趋势。这与乘用轿车的持续畅销形势形成鲜明对比,也与国内整个汽车市场的不断暴涨极不相称。
      国内生产SUV的汽车厂家并不是不多,在市场上比较活跃的专业制造商有十几家,而且几乎每个轿车生产厂家都有SUV车型。也就是说,并不缺乏SUV产品供应,而是缺乏需求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我国SUV累计销量228695辆,仅相当于吉利的年销量。其中,SUV销量前五名的厂家(长城、奇瑞、北京现代、东本、长丰)占了六成多,可想而知,几十家SUV企业分食二十多万辆的数字,饥饱不均在所难免。很多厂家年销量只有几千台,成了中国汽车业的一大奇观。
      而且从SUV产品本身来看,低档产品过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中高档SUV市场尚有空间。我国SUV制造商大部分都是最新进入该行业,多从皮卡、货车和零部件企业转型而来,生产的产品档次不高是普遍现象。同时它们的实力有限,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才出现了奥克斯退出、万丰停产以求自保的现象。以河北的SUV企业群为例,除了长城汽车,其他厂家都是小打小闹,勉强度日,厂家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呈现白热化。
      在中高档SUV市场,大部分企业并不是专业制造商,多为合资品牌下的一个分支,比如北京现代途胜,东风本田CRV等,像长丰集团、郑州日产这样的专注SUV领域的制造商比较稀少。特别是三菱明确把SUV项目(帕杰罗)拿到长丰之后,长丰的品牌实力大大增强,称霸高档SUV市场的雄心毕现。所以,笔者认为SUV将来的发展趋势是,强势品牌越来越强,市场份额越来越集中到少数厂商手中。
      僧多粥少的现状必然导致SUV生产企业的被迫变动,有的停止制造SUV产品,有的把精力转向了轿车,有的扩张SUV产品线、设计新概念、大玩新花样,以扩大消费群范围。这就造成了SUV市场洗牌不断进行,笔者预计总体发展趋势如下:首先是生产厂家数量剧减,可通过市场淘汰和兼并重组来进行;其次是主流专业生产商崛起,品牌影响力增强,品牌车型显示竞争优势,获得消费者认可;再次是非专业SUV汽车制造商向高低两个极端分化,一是自主品牌继续走低端路线,争取普通消费者,二是合资品牌强化SUV品牌,并逐渐在国内走向独立品牌经营;四是从车型上看,注重越野和休闲功能的SUV将获得青睐,新型SUV层出不穷,但最终会向传统的SUV回归。
      另外,从数量上看,市场畅销的SUV车型之间的差距并不大,单品牌车型销量在两三万左右已经算是可观。从这些车型的种类来看,各有特色,档次不同,价格也不一,这说明SUV消费还是比较多样化的。因此,一款车型独霸市场的情况暂时不会出现。目前反映的消费情形是,家庭经济型SUV走俏,而且呈现销量上升的趋势。而作为高端SUV来说,品牌知名度成为重要的考量指标,市场需求会稳中有升。
      去年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自主品牌SUV超越了合资品牌,原因就是以长城和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主打低端经济型的SUV车型,注重产品的外观造型,加大了轿车化。而合资品牌的下滑是因为它们对各自SUV精英品牌的固守,较少做适应市场的改变。但是,合资品牌SUV的利润率远远大于自主品牌却是事实。从长远来看,合资品牌SUV的竞争力甚至要大于自主品牌,主要是因为人们消费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对SUV更加了解,品牌影响力成为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
      对于长丰集团来讲,既有自主品牌,又有合资品牌,是一个很好的搭配方式,既能保证给消费者带来价格适中的经济型SUV,还能送上高品质具有品牌竞争力的高端产品。而后者却是国内自主品牌SUV企业的短板,它们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像帕杰罗这样的品牌高度。这给自主品牌企业提出了挑战,打破品牌上的瓶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车夫)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2 20:52 , Processed in 0.052434 second(s), Total 10, Slave 8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