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3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险企与监管上演猫捉老鼠 车险恶性竞争烽烟再起

[复制链接]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大公司来说,因为有非车险业务贴补及控制得当的赔付率,如果商业车险手续费能控制在25%以内,还是有承保利润的。但对于小公司来说,一旦超过20%,车险业务亏损就是既定事实。”

  “猫捉老鼠”的游戏正在监管部门和保险公司之间上演。

  4月上旬,保监会闭门座谈怒斥财险巨头无视监管法规,对其恶性竞争亮出黄牌以示警告。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8月以来,不少财险公司迅速制定车险激进发展策略,再度挑战监管容忍底线。

  不到半年时间,车险恶性竞争烽烟再起。这对于上半年综合成本率已经大幅上升的财险业而言,显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号。此态势若进一步蔓延,今年车险市场承保盈利着实堪忧。

  再拼贴费:都是指标惹的祸

  实际上,财险公司的违规手段并不高明。面对手握大量客户资源的4S店、汽修厂,财险公司通常采取最直接的笼络手段——手续费“贴费”,业内俗称“贴点”,即在基础手续费上再增加额外的费用。

  2008年的财险市场,因为车险手续费违规乱象伤痕累累。为不重蹈覆辙,之后各地保险同业公会相继制定车险手续费自律公约,上限标准视各地情况而定。以上海为例,手续费上限是“15%(商业车险)+4%(交强险)”。

  尽管监管部门对自律公约的倡议是何等的不遗余力,但在规模、份额双重诱惑驱动下,车险手续费屡破红线。尤其是今年以来,汽车销售放缓等因素制约了市场需求,一些财险公司不惜铤而走险,与监管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

  以上海为例,目前商业车险手续费率再度上升到20%至30%的水平。记者从市场上了解到,以上海财险“老三家”为例,平安财险针对代理渠道目标车型,采取加大送维修与费用加点的方式争夺市场;太保财险支付给4S店的手续费达到25%左右;人保财险则是针对中介、车队、车商这三种渠道进行封闭运作,根据项目实施进行定点直投。

  上海并非孤案。据市场人士透露,河北等地车险手续费违规现象更为激烈凶猛。“这些地区的个别财险公司不仅给出商业车险30%至50%的手续费率,甚至交强险的手续费率也高达30%以上。”

  “都是指标惹的祸。”某财险公司省级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各地车险恶性竞争再起,源头就是总公司“不降反升”的指标。“由于我们上半年没有完成指标,下半年任务变得更重。”为了从竞争对手那里争夺业务,一些财险公司总公司不仅明示可以变相违规,甚至还提供上千万的费用支持。

  自食恶果:成本率继续上升

  这样的恶性循环,不仅搅乱了整个财险市场,同时对保险公司而言亦得不偿失。

  “对于大公司来说,因为有非车险业务贴补,及控制得当的赔付率,如果商业车险手续费能控制在25%以内,还是有承保利润的。但对于小公司来说,当手续费超过20%时,车险业务亏损就是既定事实。”一家财险公司车险部人士直言不讳。

  其实,今年以来的手续费之战,已经让大多数财险公司自食恶果。从目前披露半年报的中国太保来看,其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费用率+赔付率)上升了3.1个百分点至94.2%。这还算是行业内一个较好的水平。大多数财险公司上半年综合成本率普遍上升至95%以上。

  考虑到非理性竞争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无不感慨,未来财险业务获取成本上升的压力还将存在,综合成本率仍有上升的趋势。一旦财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超过100%,便意味着今年在承保利润上将“颗粒无收”。

  “市场形势越来越严峻,监管干预刻不容缓。”业内人士建议,“地方监管部门应该杀鸡儆猴、加强处罚力度,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和黑名单机制,可防范财险公司再度挑战监管容忍底线,并对整个财险业综合成本率的上升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9:32 | 只看该作者
南京电话车险推销乱象丛生 众多车主不堪其扰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飞速发展,车辆保险已成关系到千万家庭的重要财产保障。今年上半年,江苏财产险保费规模位居全国首位,达到222.11亿元,其中,车险保费占产险总保费的69.62%,增速超过了15%。

  为了争夺这块日益庞大的车险“蛋糕”,各家保险公司纷纷推出电话车险等营销手段。然而由于个别险企和代理机构疏于规范、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电话车险的市场大战中各种乱象,令车主不堪其扰。

  【车险乱象一】

  车险推销电话不断,令人不胜其烦

  8月底,市民朱小姐的私家车保险就要到期了。连日来,她每天都要接到四五家保险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的推销电话。

  “我不知道是各家保险公司信息联网了,还是自己的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了,很多听说过和没听说过的保险公司纷纷找上门来,也不管你是在开会、吃饭还是在午休,这些推销保险的电话随时打来。有的已经明确告知不会选择的公司,不同的业务员还是打来电话轮番轰炸。”朱小姐说,这样的遭遇,她身边的私家车主几乎全都经历过,大家都感觉不胜其烦。

  【分析】

  据了解,2010年保监会就出台相关通知规范险企电话营销行为,为避免险企电话扰民,要求财产保险公司进行电话销售要建立电话屏蔽制度。对于客户明确表示不投保或拒绝继续接听电话的,坐席人员应及时结束通话,并使用技术手段对有关电话号码进行屏蔽。保险公司一年内不得对相同客户再次呼出。

  这份《通知》还规定,保险公司应从合法渠道获得客户资料,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其他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本单位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个人信息,保险公司要严守客户信息保密制度,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

  但一位熟悉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过购买等方式获取海量客户信息再挨个“电话轰炸”,几乎是保险业内尤其是某些中小险企推销车险惯用的方法。一般来说,只有当车主确定了一家公司并且在电脑内下单的情况下,才不会继续被其他保险公司盯着。

  【车险乱象二】

  购车险获诱人赠品,只是“看上去很美”

  “投保××免费送云南6日游!大众指定公司保费2059元,再送油卡和800元维修基金……”大众途观车主张先生最近多次接到这样的短信。

  “我保基本险的话,保费也就不足5000元,还送我云南游,我岂不是便宜占大了?”张先生非常疑惑。他立马致电这家保险代理机构,结果发现,虽然对方给出的保费报价只比保险公司电话保单价高出大约300元,但是所谓的赠送云南游,只是赠送车主一个人在云南当地的游览和食宿,往返云南的交通费则需自理。

  【分析】

  对此,某大型保险公司业务主管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不算年底返点,代理公司销售一笔车险利润只有120元左右,刨除跑腿送单等业务成本,净利润也就50多元。因此,遇到像送旅游、送油卡、送全年洗车之类“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车主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问清楚自己要付的费用。

  “比如有的保险公司或者代理机构号称送全年洗车,结果只是发指定洗车店的小额抵用券,大部分洗车费还是要车主自己掏钱的。有的号称送油卡,实际上要么只能在定点的加油站打折加油,还有的干脆就是抽奖获得一定面值的加油卡,但是中奖率很低。”他说,很多所谓的赠送,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车主一定要理性投保,不要被赠品迷惑。

  【车险乱象三】

  提前续保期间车辆出险要算到新一年

  “您的车险将于9月20日到期,我先帮您出一份下一年的保单吧?”车主李女士最近频频接到去年投保车险的公司业务员电话。业务员说,提前买车险其实对车主没什么影响,反正也是9月20日生效,而且如果李女士提前在她手上续保,她还可以为李女士申请更低的折扣。

  提前一个月就续保,对保险公司和业务员来说,意味着提前一个月锁定了客户。但对车主来说,真的没有任何影响吗?

  【分析】

  南京人保的业务主管王淑琴建议,为了规避风险,车主最好不要提前这么久续保。“举例来说,车主上一年度的车险本该9月20日到期,也就是说从现在到9月20日期间,万一出险的话,理赔记录算是上一年度的。而一旦提前续保,从8月20日签单开始到9月20日期间的任何理赔记录都会算到下一保险年度,对车主来说是不划算的。”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9 21:51 , Processed in 0.049589 second(s), Total 11, Slave 9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