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位置是特意留出来安装辅助倒车灯的,就是像前行车上装的那种。由于当时确认所有的东西都不配,所以这个位置就空出来了。空着确是不好看。配上灯,效果就不同了。![](static/image/smiley/em/em07.gif) 2。两种可能造成该结果。一是工人加工误差导致备胎架角度过于倾斜,这点明天检查厂里正在加工的DLF杠就会知道;二是后杠连接到大梁位置的支架上的螺丝孔预留了碰撞缓冲区域,安装的时候应该把杠子往外拉而不是向里推才是正确的安装位置,刘公岛兄可否确认一下是否这个原因引起后杠整体过于靠近车身。 3。这根杠的主体部分(不含备胎架)恰恰好是在经销商刚出售的一台全新的2.8非增压两驱上比划着作出来的(做完他定的后杠后等待烤漆的一天里乘着车还没有开走)。在开发陆风杠子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非承载式车身的大梁和车壳是有6-8个橡胶垫和螺栓固定在一起的,这中间从设计上来说,就是特意留出可以形变的空间。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我前后一共测量过6台不同型号不同配置的大陆风和两台柴油增压4X4小陆风,发现虽然每一台车的车壳尺寸和大梁尺寸都很标准,但每一台车的大梁和车壳的相对位置都是不一样的,有可能偏左,有可能偏右。所以在设计中,我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并在左右两边包角处预留了一部分空间来防止后杠和后门发生干涉的可能,但空间如果留的太多,必然影响美观。刘兄的情况说明,我在设计上预留的空间权衡的过于保守了一些。 坦率地说,由于条件限制,的确做不到专门每一个车型准备一台车供每一根制造出来的保险杠做装车试验,加之车与车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只能在设计上留出更多的余地并加强生产流程管理。刘兄杠子上发生的问题暴露的一些不足,下一根产品就会得到改进。这根杠子出现的问题,我在考虑周全后尽快给你一个答复。![](static/image/smiley/em/em10.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