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应该算得上悍马品牌下最有争议的车型了,从诞生之日就成为了关注的焦点。作为一部主要是在营销概念的车型,H2似乎让关注者忽略了很多细节,因此针对H2的SUV特质就产生了许多的置疑甚至讥讽。但是,每一部汽车都会拥有与众不同的特点,H2却恰恰是因为通用偷换概念的营销策略而失去了展示自身优势的全部机会。
H2硕大的身材肆溢着自大妄为的美式奢华,几乎吸引了对这部车的全部评价。今天在这里不讨论那些针对拜金主义的追捧与唾骂,只是谈论那些被争议所掩盖的细节,包括那不被重视的加锁整体桥。剥开所有文化的包裹,汽车,终究是一部技术集成的机械,H2也不例外。从机械角度看H2,你会发现你所遗漏的。
在挖掘H2的特质之前,依旧要明确一个概念,一个被通用偷换掉的概念。H1是卡车,不是吉普,H2作为继承,也继承的是卡车的基因,不是纯粹的SUV。无论多么华丽的外表,H2的底盘技术也无法被掩盖,这是技术的事实。当然,在我国的汽车消费市场上,挂SUV头卖皮卡肉的大有人在,因此对H2的认识偏差也就不足为奇了。
既然H2是继承了卡车的基因,自然就拥有那些正统SUV所没有的特质,这恰恰是H2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尤其是北美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众所周知,卡车是以载重为设计目的的,因此对卡车的衡量标准自然也会不同,而用一些以驾驶感受为指标的SUV衡量标准去对照H2,落得一个多么差劲的评价都很正常,因为出发点就有偏差。
说到载重,悍马旗下的H1轻松实现了2.5吨的最大荷载,再回过来看看H2,车身重量比H1低将近半吨的H2,即便是参照通行SUV的模板进行改造,依然实现了接近一吨的最大荷载。一吨的最大载荷对于卡车来说也许不是优势,可是对于SUV来说就非常惊人了。在目前所有市售的SUV车型中,如果不细分车型囫囵比较,技术极限载荷最大的就是奔驰的G级非道路型SUV,理论数值700多公斤。而道路型SUV的这个指标基本都在500公斤左右,跟H2的差距能有半吨之多。
在进入市场之后,H2曾经广泛地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官方的非官方的道路试驾和比较,但是几乎这些道路测试中无一例外地忽视了对最大载荷的对比,当然,大量乘用车的这个参数指标是很接近的,从来也没有被重视。H2的核心优势就这样被忽略了,败在了所有的比拼道路操控、加速度、最大时速、燃油消耗等常见项目上。
其实并不能埋怨所有人都跟着媒体记者那样如此“粗犷”地去看待H2,毕竟高端SUV的销售定位是通用自己制定的。H2的售价和所在的市场区间,几乎没有人会去关注类似车辆最大载荷之类的“低级”指标,毕竟,这个级别的车更看重的是所有和“享受”贴边的参数指标。在高档车里,从来没有一部车型是在标榜自己的载荷。
H2因为错误的车型定位,就这样混沌地销售了将近两年,来自一个汽车后消费市场的信息最终刺醒了通用,那就是改装市场。在国际市场进行大规模市售的车型中,H2算得上改装比例最高的车型。H2的车主们惊喜地发现,H2的承载能力超出了他们的想象,你可以把所有你喜欢的东西都搬到H2上,哪怕是重量惊人的大尺寸低音炮。
H2的真正潜力在改装界被完全唤醒了,将近一顿的荷载,允许设计者随心所欲地布局车内的空间,添加任何你能想象和不能想象的高科技部件,而大可不必像以往那样去斤斤计较车内的每一个尺寸和重量。甚至当你想进行较低级别的防弹改装时,都不用考虑去费心改装引擎和悬架,结实的H2可以让你轻松地在车门内加上防弹纤维。
现在就可以解释,为什么H2在美国如此地受到名人富豪的追捧的原因了,并不仅仅因为那奢华张扬的外表,在镁光灯下隐藏的,是来自卡车的安全。在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下,一部卡车所能带来的安全是任何一部轿车或者轿车化的SUV所不能比拟的。H2的通过性和大荷载,能够让你把自己的车变成一座坚固的都市堡垒,而且还比较时尚。
一部全副武装的H2,真正实力被大尺寸轮圈和炫目的车身漆面的大量反光所掩盖,外界所能看到的只是张扬和奢靡。但是打开车门,目光过滤掉那些真皮和木质材料,一个移动的高科技安全屋才是这部车的本质。时刻提醒你,不能怪那些对安全的担忧太血腥,那是因为现实世界太残酷。
隐藏在车顶外部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将车外的全景视野清晰地显示在数量众多的液晶屏幕上,任何一个靠近车辆的非法企图都在视线之内;一旦出现危机,强悍的而且加了锁的整体桥,是在城市车流中杀出一条血路的坚强后盾;车身四周的刺激性喷雾喷嘴和高压电释放触点是合法且有效的自卫手段。所有这些,安装在H2这样的卡车血统SUV内,让外人丝毫看不出异样,而不像宝马X5,是不是防弹,一眼就能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