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英雄会—我和老切的T3之行 - 越野e族论坛

越野e族论坛

标题: 阿拉善英雄会—我和老切的T3之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8 12:36
标题: 阿拉善英雄会—我和老切的T3之行
一年一度的T3英雄会即将拉开帷幕,一颗不安的心早已飞向大漠。一周来一直在做着准备工作,开车—发现毛病—修车直到自己放心。毕竟是14年的老切了一定要善待他呀!不然会罢工的。。。10月1日FB物资装车一切准备就绪。2号一早来到集结地点和队员汇合踏上奔赴T3的行程,心情爽朗车开起来也觉得也轻快许多。。。
出发前记录一下里程36292KM 装满FB物资的小切 第一个赶到集结地点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8 21:52 编辑 ]
作者: 观海听涛6899    时间: 2012-10-8 14:31
我先做沙发,等你pp。哈哈哈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8 14:57
争气的六切 ,好好待他 ------------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8 16:38
沙狼们都休息啦 ----------
作者: 火豹小天    时间: 2012-10-8 17:08
赶快上p。。。坐等
作者: 爱玩    时间: 2012-10-8 17:46
大家辛苦了!顶起来!坐等大片片片!
作者: 爱玩    时间: 2012-10-8 17:49
大家辛苦了!顶起来!坐等大片片片!
作者: GJP213    时间: 2012-10-8 20:32
我们的小妾表现的很坚强哦,她也知道这次远行不是撒娇的时候。呵呵。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8 21:45
和观海听涛大哥汇合后就先行出发了,JP因要购买现炸的糖油饼晚些赶上,在路上和不落兄弟汇合。我们以中速边走边等JP哥。冯哥一路诙谐幽默的语言给旅途增加了不少乐趣。大家一路轻松中速驾驶,安全又不失枯燥。。。行至东洋河收费站处不落的车车出现故障,由观海听涛大哥的车将不落的小切拖至服务区修理厂,这时JP213也赶了上来。由于配件问题车车一时半会不能修复,故决定将车上的物资分装到其他车上,不落乘坐我的车。协商好存车和事宜后我们一行继续向目的地出发了一路欢歌一路笑声。。。。。。
收费广场陈列的事故车提醒行人安全驾驶珍惜生命
磴口黄河大桥处设有临时停车区和观景平台,正好在此稍作休息顺便拍照留念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10 11:43 编辑 ]
作者: 西沙漠    时间: 2012-10-8 21:57
jb213还是那个老样呵呵

[ 本帖最后由 浮生如梦 于 2012-10-9 12:51 编辑 ]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8 22:03
一路行进一路快乐到达巴彦浩特已将近晚上10点,和早已等待我们的浮生如梦版主(浮版是赛事组的志愿者9月28日就到达了大本营,在此向浮版说声“辛苦”)汇合后一起共进晚餐然后前往T3营地。一天的驾车我们都有些累了,到达营地扎好帐篷就休息了整晚睡的很香
随拍的两张巴彦浩特夜景
一早醒来,哇!不由的惊叫起来,沙漠的早晨好美啊!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8 22:36
漫步在各大队营区这里是沙的海洋酷车的世界

DSC04443.jpg

DSC04444.jpg

DSC04445.jpg

DSC04446.jpg

DSC04447.jpg

DSC04448.jpg

DSC04449.jpg

DSC04450.jpg

DSC04451.jpg

DSC04454.jpg

作者: 西沙漠    时间: 2012-10-8 23:03
你的作品很慢啊
作者: GJP213    时间: 2012-10-8 23:43
都怪我懒的起床啊,这么好看的日出没有看上啊,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9 10:23
哈哈 ,慢工出细活儿 !一点一点来 !继续等············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9 10:56
继续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9 11:06
赛场风云
灰机。。。。。。
和车车一起亮骚
营地腐败
沙漠小豁,很过瘾的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10 09:06 编辑 ]
作者: 孤胆之鹰    时间: 2012-10-9 11:27
到家就看片了 真不错 拍片效果很好啊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9 11:29
10月5日午饭后队员们开始拔营,晚上入住宾馆。
晚饭后转了转,拍了几张敖包夜景

DSC04586.jpg

DSC04587.jpg

DSC04588.jpg

DSC04589.jpg

DSC04590.jpg

DSC04592.jpg

作者: 孤胆之鹰    时间: 2012-10-9 11:34
沙子太有诱惑了 可惜只进去转了一小圈圈 等浮版下次给组织吧
作者: 立夏的季节    时间: 2012-10-9 11:36
坐个板凳 看大片!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9 11:53
6日赶往银川,路上游览了广宗寺(南寺)。中午品尝了地道的新疆大盘鸡和盖饭(只顾吃了,没拍照片)
广宗寺简介:
广宗寺俗称铜瓦殿,位于山西省台怀镇营坊村山腰、菩萨顶的下边。沿灵鹫峰小山脊的石台阶继续登高,路过的第二处寺院就是,该寺的天王殿就建在路边。该寺背依灵鹫峰,面临台怀诸寺,规模虽小,但布局严谨,列为五台山十大青庙之一。始建于明正德二年,清代重修。

历史      
       在明朝历史上,明孝宗(1470-1505)朱佑樘可算是较为开明的皇帝之一,在位时斥逐奸妄,起用正直练达之士,且屡禁皇亲国戚侵占民田,故史有“弘治中兴”之称。
       弘治中后期,孝宗上五台山拜佛,有感灵山显迹,很想在高高的东台望海峰上建一所皇家寺院,专用于为民祈福。他恐东台山高风猛,还特颁旨意,大佛殿要用铜瓦铜脊,以保证沉稳坚固,不被山风刮倒。企料世事无常,此事刚刚起了个头,这位贤君就撒手人寰,年仅三十六岁。
       孝宗卒,其长子朱厚照(1491-1521)继位,是为武宗,年号正德。年轻的朱厚照对父亲的这一遗愿十分看重,登基伊始,就命御马监太监韦敏专司此事,务将先帝在世时就想盖的这所佛殿盖好。
       韦敏领旨而行,先将先帝孝宗指明要用的大批铜瓦铸好,而后再落实下一步具体盖大殿的事宜。韦敏去东台实地勘察后,发觉要在东台上建寺困难重重,不仅在于望海峰上山高风猛,更难在上山的路崎岖艰险,伕役难行,大批物料搬运不便,而且真的将寺院盖起后,今后要找僧人看守都难。为此,他给皇帝上了奏折,婉言陈述,请旨定夺。
       正德二年(1507)七月,明武宗下谕,准韦敏会同当地官员,从长度量,按五台山实际情况,选择相应之地,将铜瓦殿盖起来,以实践先帝为民祈福之愿。他还告诫韦敏,去五台山盖殿,务必约束手下的人,不可扰害百姓,若发生这种事,他要追究责任的!
该敕谕全文如下:
敕御马监太监韦敏:
       昔先帝在御,尝为海内百姓祈福,许于五台山盖造佛殿,未就而龙驭一宾。今铜瓦佛像已完,尔敏请予五台山东顶盖造安奉。
       朕奉遵先志不敢违,但闻峰顶极高,风势雄猛,尔敏到彼,会同山西镇巡等官,从长度量,相应所处盖造,无致徒为劳费。合用钱粮物料并各色匠役人夫,即行都布按三司从宜分派措用,仍委分巡分守官各一员监督,务令坚宗,以称先帝为民祈福之意。事完,尔即回京,所至必须约束下人,不许因而生事、扰害百姓,如违,责有所归。
故谕。
       正德二年七月十五日
       这件敕谕,今日还在,若去广宗寺,穿过铜瓦殿后,可看到两块并列的石碑,其中一块驮在一只石龟上,敕谕就一字不漏地刻在那上面。背面刻着同年十一月韦敏给皇上的一份上疏。
       韦敏到山西后,会同镇守太监、巡按御史、按三司掌印官、布政按察使、指挥检事、分巡分守官等一大批官员,并各色匠役,一起上东台顶实地考察,斟酌再三,最后决定将铜瓦殿建在菩萨顶下边,于是,遂有了今日所见的这所皇家寺院。
       铜瓦殿刚建成时,全称为铜瓦铜脊文殊宝殿,尚无寺名。继此殿建成后,后来又陆续建造了山门、钟楼、鼓楼、僧房、藏经楼等建筑。正德十年,御马监太监焦宁奏请寺额,武宗亲赐“广宗”两字,意为广弘正宗佛法,这所寺院从此以广宗寺名昭天下。武宗并降敕晓谕附近居民,毋得侵扰该所寺院,违者将以法治之。这件圣旨,刻在铜瓦殿正前左侧的一块石碑上,也为石龟所驮,与大殿后面的那块敕谕石碑相得益彰,都已成为当年那段历史的见证了。
建筑布局
       广宗寺占地面积为二千九百平方米,计有殿堂楼房二十八间,规模虽不大,布局则玲珑雅致,雍容华贵,别具皇家风格。
       山门与天王殿合为一体,正中设置精致的木制龛阁,供一尊铜铸弥勒佛像。
铜瓦殿
       穿过山门,迎面所见,是该寺的主殿大雄宝殿,即著名的铜瓦殿。因殿原为铜瓦盖顶,观之浮光耀金,引人注目,故称铜瓦殿。殿建三间,重檐歇山顶,木建大殿,上覆铜瓦,在五台山寺庙中仅此一处。
       这座建于明代的皇家佛殿,近年修葺一新,雍华气势依旧,但略令人遗憾的是,顶上的铜瓦已在“文革”中被当地农民造反派扒下来,称斤论两卖给了废品回收站。被称为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紫柏法师(1543-1604),曾诗咏铜瓦殿:“鳞鳞万瓦五峰中,不用泥烧用铸铜。无奈朔方冰雪甚,住僧无力可支倾。” 紫柏法师在万历三十一年因冤狱酷刑而死,恐怕他那时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铜瓦再坚,冰雪再甚,酷刑再厉,跟几百年后的那场狂飙相比,也实在算不了什么了。现仅留铜脊和少部分铜瓦。所幸的是,当年大殿里的佛像,在那疯狂的年代里,却奇迹般地逃过了当时大多数寺院佛像未能幸免的被砸毁的命运,完好无损地留存到今天。
御匾“云嵋”
       在铜瓦殿正前内额,高悬着一块清圣祖(1654-1722)康熙皇帝手书“云嵋”两字的御匾。说起这块御匾的来历,当地还流传着一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康熙皇帝的父亲爱新觉罗·福临(1638-?),法名行痴,又号太和主人、体元斋主人,六岁嗣位,庙号世祖,年号顺治。这位顺治皇帝是个虔诚的三宝弟子,顺治十八年,他写了一首赞僧诗,表露了自己想出家为僧的心迹,限于篇幅,以下摘引的是这首诗的开头与结尾部分:
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
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
朕为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
…………
黄袍换得紫袈裟,只为当年一念差;
我本西方一纳子,为何生在帝王家?
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
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
       就在这一年,二十三岁的顺治皇帝果真抛弃帝尊之位,跑来五台山来出家了。清朝的正史上说他这一年生病而死,也许是要掩饰朝廷的某种尴尬吧。反正,清世祖不当皇帝了,皇位也不能空着,于是世祖的第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继承了他的位置,庙号圣祖,年号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
       康熙皇帝长大成人后,十分牵挂父亲的下落,很想找到他,至少也要再见上一面。康熙十六年(1677),他初上五台山寻找父亲,曾到过广宗寺,还留下了一块御碑,此碑今日还竖在广宗寺里。康熙二十二年(1683),一年之内,他先后两次登五台寻父,第二次是九月上的山,当他走进广宗寺时,只见一个身穿旧纳衣的老和尚正在打扫院子,就上前询问:“请问师父,您上下怎么称呼呀?”老和尚冷冷地说了句:“八叉。”继续低头扫地。康熙皇帝想,这个法号倒是挺少见的,也没再细想,就进大殿拜佛去了。当他朝佛像叩拜的时候,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呀,哪有叫八叉的,上八下叉,不就是个父字麽?赶紧跑出大殿去寻自己的老子,可哪里还有那老和尚的影子!
       此时,天空中忽然出现两朵长云,状若愁眉,康熙皇帝一见,长叹一声,嘱拿笔来,当即写下“云嵋”两字,表达了他此时愁眉不解的心绪。
       进大殿,会看见殿内供着上下两层佛像。下层正中供着阿弥陀佛,左右为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这三尊佛像通常也被称为“西方三圣”;上层中间供着释迦牟尼佛,两旁为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后壁两角,供着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大殿两旁,供着十八尊铁铸罗汉。正殿内不太宽阔,供有如此多的圣像,使人感到“琳琅满目”。
      在铜瓦殿后面,是一座藏经楼,藏经楼底楼供着三尊檀香木雕的佛像,正中为释迦牟尼佛,左侧为阿弥陀佛,右侧为药师佛,这并列的三尊佛像亦即人们所说的三世佛。据传,这三尊佛像皆来自释迦佛的故乡,是由印度高僧仔细装藏后,不远万里运来五台山的,在今日国内,类似这样的大型印度檀香木佛像已不多见。藏经楼上层,供着宗喀巴大师等藏传佛教中的密宗造像,也都很有特色。
       寺内东北角建有一座墓塔,高6米,塔身洁白,这是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原中国佛学院院长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上面嵌刻着赵朴初的题词:“翻经沙门法尊法师灵骨塔”。
       法尊法师,僧人,俗姓温,字妙贵。1902年生于河北深县。在五台山出家,在北京法源寺受具足戒。曾先后入武昌佛学院、北京藏文学院学习法相、因明及藏密,师从太虚和大勇和尚。后随大勇组织的赴藏学法团到西康甘孜,从昌都安东格西专攻藏文。1932年入藏,在拉萨哲蚌寺学习。1936年在重庆代理太虚主持汉藏教理院至解放前夕。1950年在北京主持菩提学会藏文译事。历任中国佛协常务理事、中国佛学院副院长、院长之职。1980年圆寂。通晓藏文,译著甚多,主要有《菩提道次第论》、《密宗道次第论》、《辨了不了义论》、《大毗婆沙论》等。
       因广宗寺是他出家的地方,在他80岁圆寂后,就选择这里作为他安放灵骨的地方。法尊法师的灵骨塔于1981年9月落成。2007年8月5日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
       说起佛经的翻译,佛法的渊薮来于天竺(即古印度也),在中国这块广袤的土地上,佛法的深入传播,自然离不开佛教经典论著的翻译。
       将佛教经典论著由古梵语译成汉语者,古往今来,圣贤迭出,而举世公认鸠摩罗什(342-413)、真谛(499-569)、不空(705-774)和玄奘(602-664)为贡献最大的四大翻译家。
       这四大翻译家中,前三位皆来自天竺,带有从佛陀故国来华夏传法的意味;唯玄奘是走出中华国门历游天竺十七年,将大量佛经取回国内。
       值得注意的是,自公元七世纪莲花生大师将佛教由印度传往西藏,在雪域高原上开创了别具特色的藏传佛教,虽从本旨上说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并无根本不同,但其教法多以密宗(又称密乘)为特点而跟汉地显宗有别,藏地浩瀚的《丹珠尔》、《甘珠尔》中收录的大量密教典籍,在汉传佛教中多未传译。
      千百年来,时有藏地高僧来汉地传法,有的且被朝廷委以高位,如元代帝师八思巴(1235-1280),明代大国师迦也协(1352-1435),清代国师章迦活佛(1890-1957)等,但将藏文佛教经典译成汉语者,却鲜有人,即便偶有所译,数量亦较为有限。
      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有志赴藏求学密法的汉人,翻译藏文经典一时慰成风气,有大勇法师、能海法师、观空法师、汤乡铭居士、郭和卿居士等积极投入,成绩斐然,其最有成就者,则当推精通汉藏的法尊法师。

      法尊法师入藏十年,深得藏密精髓,穷毕生之力,将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1357-1419)的重要著作《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等译成汉文,还翻译了《现观庄严论略释》、《辨法法性论》等藏文典籍,并将二百卷《大毗婆沙论》由汉文译成了藏文,堪称是沟通汉藏的一座桥梁,其功德实可比肩唐代西行取经的玄奘大师。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9 11:54
寺内名僧 :清海法师
清海,俗姓吴,名清元,原籍河南省南阳市邓县林琶镇,生于1922年中秋节。父亲以开铺为生,家道尚可。清海5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孤苦无依,一度以乞讨度日。8岁时,为一名叫戴芝厚的医生牧牛割草,聊以糊口。恰巧戴先生是位佛教信徒,行医之余,常在家里自设佛堂,手敲木鱼,口诵《金刚经》。这使清海在幼小的心田就得到佛的熏陶和感染。那清脆悦耳的木鱼声响伴着悠扬舒缓的诵经声,深深地吸引了他。由于他生性聪颖,天智灵慧,未几即能将《金刚经》背诵如流。戴先生发现小清元暗地里跟他学经,便主动教他一些佛学基本常识及念佛仪轨,他还经常引清元到附近的香岩寺接触领受佛门清静庄严的僧侣生活。清元17岁时,萌生出家之念,于香岩寺礼如一为师,法号清海,开始了他真正的出家生涯。不久,入陕豫交界紫荆关莲花洞削发为僧,后又进入陕西双喜寺学修佛法。19岁时,正式受戒,戒师名叫深德(又叫妙轮)。同时受能海上师正宗灌顶,遂往四川成都近慈寺安居。从此清海和尚一直依止能海上师,未曾远离,直到能海上师于1967年元旦圆寂于五台山,计27年。1953年,能海法师率清海、请佛、成佛、寂度等弟子来到五台山清凉桥(吉祥寺)。清海法师学习修行极为精进,在念经礼佛之余,积极参加打草、植树、种菜等生产劳动,曾当过菜园组组长和吉祥寺的维那等职。他在能海上师的教导和加持下,规范修习,勤勉精进,遂成为德高望重的能海上师亲自开辟的五台山吉祥寺金刚道场的独当一面的维那。1967年元旦,时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能海法师,在备受红卫兵种种凌辱折磨下,寂然坐脱。清海法师痛失恩师,但依旧尽心维持寺院。一年之后即1968年,迫不得已,告别五台山,投靠湖北一远房宗兄,以拉板车为生计。他道心坚忍,保持戒德,不为外物所佐。一有空暇,即念诵经典;一有积蓄,就寄回五台山清凉桥,无论漂泊何处,始终不忘佛门。1978年,随着宗教政策的落实,9月,清海法师终于回到他念念不忘的五台山,在佛教协会的安排下,住锡于灵鹫峰腰的广宗寺。当他来到广宗寺时,满目疮痍,一片狼藉。塑像残缺不全,殿堂鼠粪成堆,仅有几位和尚,局面甚为凄凉。面对广宗寺现状,他萌生大愿:一定要将广宗寺重建为一处清凉庄严的文殊道场。为修复广宗寺宇,清海法师决定首先庄严佛像。经过艰苦不懈的修葺和刻意经营,广宗寺面貌终于焕然一新。广宗寺修复完毕后,清海法师徒弟日众,遂于1984年初,率众徒移锡邻近的圆照寺。圆照寺是一座大寺,占地1.26万平方米,分三层院落,依次升高。清海率众徒弟来到圆照寺时,与初到广宗寺的情景相差无几。寺容寺貌,不忍目睹,他心愿更加深切。恰逢其时国家大规模投资维修五台山寺庙。他便乘此大好时机,在天王殿内,补塑了四大天王像,新塑了弥勒菩萨和韦陀菩萨像;在大雄宝殿,补塑了三世佛像、三大士像及十八罗汉像;在都纲殿内,新塑了宗喀巴大师和其二大弟子像以及四臂观音像、毗卢佛像。从1985年开始,他还陆续维修了中台顶和南台顶的寺宇。总括广宗、圆照二寺共计投资50余万元。
以上介绍转自网上,下面上照片了。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9 12:13 编辑 ]

DSC04593.jpg

DSC04596.jpg

DSC04597.jpg

DSC04598.jpg

DSC04599.jpg

DSC04600.jpg

作者: 迁安小妮子    时间: 2012-10-9 12:51
真不错!没去成可惜了
作者: GJP213    时间: 2012-10-9 14:16
这片拍的好啊,可惜我的相机坏了,呜呜呜
作者: 观海听涛6899    时间: 2012-10-9 14:34
楼上的,你不是一路在摄吗,上传你的视频吧。
四驱:我需要你拍我涮沙锅的照片原版,找的真好,想办法给我啊。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9 14:52
原帖由 观海听涛6899 于 2012-10-9 14:34 发表
楼上的,你不是一路在摄吗,上传你的视频吧。
四驱:我需要你拍我涮沙锅的照片原版,找的真好,想办法给我啊。


嘿嘿,都在我这里呢 。。。。
作者: GJP213    时间: 2012-10-9 18:46
标题: 回复 27楼 观海听涛6899 的帖子
不知道为什么摄像机有好多都没有存储,哎,好歹还有一部分,哈哈
作者: 远望风景    时间: 2012-10-9 19:39
兄弟们玩美了啊
作者: 不落    时间: 2012-10-10 00:11
四驱挺有才
作者: 不落    时间: 2012-10-10 00:23
两位表演的咱样
高不

T3

t4,还有T5,我没有照上孤胆之鹰的战车
大盘鸡,好大的一盘子鸡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10 04:51
原帖由 远望风景 于 2012-10-9 19:39 发表
兄弟们玩美了啊


有你去更开心,真是的,下次让俺姥姥去沙漠里祝寿多好!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1 08:45
继续游览广宗寺的片片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11 16:17 编辑 ]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11 10:08
你们两个去哪喝茶了 ,我们可没去啊 ,我们T3直接回家了...................



[ 本帖最后由 浮生如梦 于 2012-10-11 15:00 编辑 ]
作者: 糖豆糖豆    时间: 2012-10-11 11:39
四驱    车车真展   百路驰暴露了你是个那啥~~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11 15:58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1 16:13
标题: 回复 36楼 糖豆糖豆 的帖子
差远了,正准备全车做漆呢。车车挺给力的,来回两千多公里没出故障啊!
作者: 观海听涛6899    时间: 2012-10-11 16:37
原帖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11 16:13 发表
差远了,正准备全车做漆呢。车车挺给力的,来回两千多公里没出故障啊!

哈哈哈车没出问题,但是你的车钥匙和遥控器可是闹晕了我们,折腾一天啊,翻来覆去的,找到这个,丢那个,累心啊!赶紧整吧。
作者: 西沙漠    时间: 2012-10-11 22:19
一看就是影藏的流氓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0:20
接着来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0:36
游览完广宗寺驱车赶往银川,中午在银川市品尝了地道的新疆大盘鸡和盖饭。味道很不错,可惜我只顾吃了没拍片片,饭后游览了镇北堡西部影城。
       镇北堡西部影城原址为明清时代的边防城堡。1961年,尚在农场劳改的张贤亮发现了它,并在80年代初期将它介绍给了影视界。迄今为止,这里已拍摄了获得国际国内大奖的《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黄河绝恋》、《老人与狗》以及著名影视片《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独行侍卫》、《大敦煌》、《火舞黄沙》、《乔家大院》《老柿子树》等近百部影视剧。镇北堡西部影城在中国众多的影视城中以古朴、原始、粗犷、荒凉、民间化为特色。在此摄制的影片之多,升起的明星之多,获得的国际、国内影视大奖之多,皆为中国各地影视城之冠,所以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又因古堡的地貌和影城内部场景代表了旧中国西北地区的乡镇风情,故被誉为“中国一绝,西北大观”。它是融合了历史遗迹的人文景观与现代影视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享誉海内外的以中国西部题材和古代题材的电影电视最佳外景拍摄基地,镇北堡西部影城“借影视艺术之体,还民俗文化之魂”,再现了祖先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游乐方式,现已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北方小城镇的缩影,以“继承中华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主线,逐步实现了从“出卖荒凉”向“出卖文化及历史”的跨越。
       废话不说了,上片片了
进入宁夏界,拍照留念。
游览镇北堡西部影城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13 10:45 编辑 ]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13 10:49
都留着精品呢?等着看———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0:53
继续: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1:06

作者: 观海听涛6899    时间: 2012-10-13 11:12
俺接着顶。
这周没有活动啊,我从内蒙回来了。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3:44
标题: 回复 46楼 观海听涛6899 的帖子
没有呀!在单位值班呢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8:27
继续上片片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8:30
GO ON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8:47
告别影城我们赶到临河已经是晚上十点,简单的晚餐后就找了一家酒店休息了,玩得很累睡得很是香甜。7日一早退房-赶路,今天要赶回张家口。路上还要去五当召游览,所以不能怠慢。
去五当召的的路上在赵国赵北长城遗址出休息、拍照、观景。
[attach]15245456[/attach] 继续赶路
素有小布达拉之称的五当召
[ 本帖最后由 四驱情缘 于 2012-10-13 18:55 编辑 ]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9:12
一路奔波,赶回张家口已经将近凌晨了,不过赶在夜间24点以前下了高速(超过就要付过路费了,偷笑一下 )。这次出行来回近2400公里的路途,我的老切真的很给力没有出半点故障。油耗平均下来也就不到12.5L/100km,高速都控制在100-120的时速。看来六切跑长途还是比较省油的。老切--我对你更有信心了!
作者: 四驱情缘    时间: 2012-10-13 19:14
最后感谢浮版加精,感谢顶贴的XDJM。期待下次活动。。。。。。
作者: 阁阁巫    时间: 2012-10-15 17:57
这回你算是过瘾啦。
作者: GJP213    时间: 2012-10-16 20:44
阿拉善的沙漠好像撒了珍珠一样,在阳光下泛着点点光芒,别提有多好看了。哈哈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0-17 16:09
库不其   ....................   库布其    ,准备准备 .....................
作者: guo989    时间: 2012-10-25 20:14
不错的地方,可惜没能一路同行。。。
作者: 浮生如梦    时间: 2012-11-1 15:24
我们的家...................


作者: GJP213    时间: 2012-12-30 16:36
情不自禁又看了一遍,还想又一次远行,




欢迎光临 越野e族论坛 (http://static.fblife.com/)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