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life-Pisiton
中国人用烂了很多词,例如“小姐”、“同志”等。中国人特有的恶搞心理,将很多事物的本意加以扭曲,甚至掩盖了本相。现在SUV这个词也被中国人“恶搞”了一番。 确切地说,SUV这个词是在2002年左右开始被恶搞的。当外来SUV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国内一批“山寨厂”便蠢蠢欲动。不过当年国内汽车产业开发能力远不如当今,于是,一些“聪明的”汽车厂便尝试在皮卡基础上进行修改。 为了形成箱式车身,厂家将皮卡的尾箱拆除,并将车身冲压件从后门延续到末端,这样一来,车身在最大限度保留皮卡的基础上,形成了厢式车的外观。此类“SUV”从C柱以前与皮卡无异,不过尾部则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第一批吃螃蟹的是长城、江铃、万丰等企业。而曙光等企业也持续跟进。形成了中国SUV的第一军团。事实上用这些车型来狙击外来SUV,连厂家心里估计都没底,不过好在有价格的撬动因素,这一类中国特色“SUV”有着10万元左右的价格空间,一时间这类“SUV”疯狂增长,大大出乎意外。1999年,SUV年销仅2万辆,而在之后的2001销量激增到6万辆,2002年10万辆,2003年14万辆,2004年达到了惊人的16万辆。 2004年左右,油价开始上涨,导致了这一类车型的直接下挫。事实上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原因在于这类车型技术含量过低,据称在河北的“皮卡一条街”,随便一间小作坊便可以“生产”此类SUV,这一类“SUV”的车身件可以购买,底盘可以购买,发动机可以购买……甚至委托生产一个车标,便能将这一类“SUV”拼装起来。配件通用化已经让此类车型失去了利润空间,一些有远见的厂家选择了开发新车型,江铃随即推出了陆风,长城随即推出了赛弗哈弗,而万丰选择的是停产。不过,仍有一些企业坚持钻这条死胡同,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开发了新的车身,仿造宝马X5、丰田Prado、起亚索兰托等车型,但底盘依旧采用“成熟可靠”的皮卡技术,继续开创着中国人独有的“SUV”之路。 那么,我们很想说明的一个问题是:这些车型是真正的SUV吗? 答案是否定的! 历史分析 不妨先从SUV发展开始说起。SUV最初源自越野车,在上世纪70年代欧美高速公路开始大面积推广后,舒适性能欠佳的越野车开始转而提倡更稳定的道路行驶能力,同时保留越野能力。美国是SUV的始作俑者,由Jeep演变而来的cherokee等车型可以成为美式SUV的首批作品。日本的SUV也是在高速公路普及后出现的,三菱Pajero可以成为日式SUV的源头,当年三菱就是为了公路性能才将前双A臂悬挂引入pajero车系的。 今天,SUV已经是品质生活的代言,SUV是富贵基层在轿车之外的另一款车型,玩乐的意义大于代步。加之成本更高,这一类车型在国外都是位于3万美元之上的“豪华车”,相比之下,国内10万元以下的SUV就显得不够那么理直气壮了。 形象分析 这一部分是我最不想“分析”的,说实话,小孩子都能看出来国内SUV的“设计手法”。 双环CEO“揉合”了宝马X5、X3、丰田Prado的设计元素;曙光傲龙“借鉴”了双龙雷斯特;长城赛弗“参考”了丰田4Runner,哈弗“修改”自五十铃Axiom,而曙光在北京车展两厢的旌旗则是彻头彻尾地照抄了现代Santa Fe。 借鉴无可厚非,但这样毫无主见的照搬,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个中奥妙了。 从厂家的观点来说,接着一款成熟车型的外壳,这的确能提升形象,不过对于长久的形象而言,这恰恰是一包老鼠药,不知道哪天是毒性发作的时候。 我们也不想再拿三菱pajero、宝马X5等车型与之对比了,事实上这些厂家正是钻上了这个空子,就怕你不比!当宝马X5和双环CEO放在一起时,CEO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时至今日,我仍旧无法想象,这些企业是如何费尽心机地在五十铃底盘上开发奔驰宝马车身的。当然,可以理解这是利益的驱使,是生存的无奈,是市场的需求…… 可是,别忘了,他始终是一款平头百姓的廉价车型,犯得着一味地追求假冒的虚荣吗? 想起一个故事: 大学时一个哥们视NIKE为神话,囊中羞涩,只好挑了一双A货。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可以上纲上线的过错,18岁的脑子里视NIKE为最高理想,在没钱的情况下做点傻事也无可厚非。 大四时这哥们已经签下了不错的工作,薪水可观。可是脚上却穿着安踏。我不解。 哥们说:自从那双NIKE被证实是A货之后,我再买NIKE,身边人只会问:又买了一双A货啊?几十块? 时至今日,“有钱了”的哥们只好穿着安踏。 不是我说安踏差,也不是我说NIKE好,只是透过这个小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有得有失,得到了不该有的虚荣,或许失去会更多。 扯得太远了,从车车说到了鞋子,再谈到了人生哲理……
今天暂且写到这里,改天接着谈技术层面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