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1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学心得(第一百七十九集) 罗国正

[复制链接]

8

主题

18

帖子

56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7-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学心得(第一百七十九集)
罗国正
(2017年8月)
2599、将事物分为阴阳、矛盾,在审美判断时就可作出从最大范围到最小范围的分类。阴阳、矛盾是对立又统一的,就有相对平衡和绝对不平衡的两种状态。相对平衡是保持事物相对稳定性的结构、力量、作用,或人为的利益需要和精神需要。绝对不平衡是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动力,绝对不平衡或早或迟要打破相对平衡,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有些事物可以人为地推迟或加快打破平衡或不平衡。这些道理可以完全反映在四十二维时空中。对事物进行审美判断时,应坚信这些道理。而生命则沿着“宇宙生命发展规律”中以各种各样的活动,包括内容和形式来显现出这些道理。审美的焦点应放在分出阴与阳、矛与盾、平衡还是不平衡、平衡的关键在哪?打破平衡的关键在哪?量变到什么临界点就会平衡?量变到什么临界点又打破了平衡?平衡有什么好处?打破平衡又有什么好处?你或你的集团处在阴阳中什么位置?或处在矛与盾的哪一方的具体位置?处在这位置上你或你们想怎么样?现实条件的各种限定,只能怎么样?等等等等。都涉及到对事物的审美 、对精神上和利益上的审美判断,以及对人生美学方面的选择问题。
   
2600、有的人,睡到昏昏然,错把夕阳照在东面的玻璃幕墙上的光芒,认为是旭日东升。也有人睡到昏昏然,错把旭日照在西边的玻璃幕墙上的光芒,认为是夕阳霞彩。这样的错觉,搞艺术创作,有时不失为灵感;搞政治,就太危险了!搞企业,很容易血本无归。所以,很多成名的艺术家,有的记者问他:你若有来生,选择干什么?他说,还是搞艺术稳当。问题是,若然你有来生,你搞艺术,又成不了名,怎么办?不成名的艺术家那种苦你是知道的!你是假设象今生一样成功为前提。其实,不是所有的政治家生来就爱搞政治的,有些是政治搞到他成了政治家的。信不信?哈哈!同样,不是所有的企业家生来就爱搞企业的,而是现实迫到他成为企业家的。信不信?哈哈!审美要细致些。假设!有点意思!

2601、当一个人羡慕世上最舒服的狗时,又不愿意成为最不幸的人时,这里包含了多少个审美命题呢?想过没有?

2602、当机器人能够满足了你的生理和心理、高尚和肮脏、正常和不正常的所有要求时,这是实现了人的本质归复呢?还是已经被异化了呢?是实现了主体的意志呢?还是主体已被客体同化呢?是自身的阴阳力量的表现呢?还是已产生了新的形态阴阳构成呢?是人–机的对立呢?还是人–机合一呢?是客观需要呢?还是主观欲求呢?……?这里有丰富的美学命题,很有趣,值得大家多角度去思考。

2603、很多文章,古人已写得很完美了,你若又用这样的题目、内容来写,又写得比古人差很多,就是浪费自己和读者的时间了!

2604、很多人肯定和赞叹某个英雄,认为各方面都十足伟大和完美。世间哪有这样的人呢?这不是在造神吗?这不是反过来衬托这些人的渺小和愚蠢的同时,又要衬托大多数人的渺小吗?这岂不是要人们重新跪下膜拜吗?当大多数人都要跪着过日子时,谁在偷偷地笑呢?看看相关法律的条文,就知道,人是平等的!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与人之间不会离奇古怪的相差太远。这是信念,不然的话,就不是法治社会了!

2605、摹仿或称临摹从本质上讲,是主体对客体在很大程度上的依赖,如果用“依赖客体程度”和人的本质特性是“自由和创造”这两个尺度标准来衡量,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西方艺术和中国艺术和这两者之间的发展历程进行审美时产生顿悟,尤其艺术家容易产生顿悟。
艺术家的作品要有个性,要有自己的风格,必须要强调主体性。这就是说,顿悟的方向是——主体性创造。

2606、由于科技的发展,对外物的逼真再现已有很多手段了,而艺术家的本事应是捕捉到哪非常有意思的瞬间永恒。或在此基础上使作品有自己的风格,和升华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品。当然,真实记录历史的艺术,与纯主体创作的艺术,两者之间的功能作用,应分清。摹仿或临摹是基本功,而创作,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为好。

2607、求知和摹仿的成功,常常给小孩到成年人都带来喜悦,相反,求知和摹仿屡屡失败,也常常给小孩到成年都带来痛苦。做人一定要努力做到具有求知和摹仿的能力,这是人应具有的能力,也是做人的基本功。人生因此有很多的喜悦。但作为艺术家或其它诸多行业的杰出人士,是不会仅仅满足这些喜悦,而是要更上一个或多个层次,实现自由的创造。这就有更大的成功感和快慰,也给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2608、亚里士多德强调听觉有伦理属性。其实,在当代发生的案例里,视觉和触觉是经常涉及到伦理、道德、法律等问题,频率远高于听觉。这些,都与当时、当地的社会标准有关,当然也与审美标准有关。其实,任何感觉都有审美的问题,也可能涉及到伦理、道德问题。

2609、音乐的流动,与人的意识流动,与江河的流动、与很多事物的流动、与时间的流动刚好和合地应在点上时,这时,正拨动着听者的心弦,美妙无比。心结可以慢慢地被解开,人的身心得到了净化。

2610、人经常高估了自己的能力的同时,小看了别人的能力。人类还常为突出自己的本领,低估了很多动物的本领。这些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很多人为此而后悔一生。

2611、音乐常常是与休闲、陶冶性情、享受、自由、审美等状态和概念联系在一起。你想感悟这些东西,不妨多听听音乐,这是个好办法。

2612、可能因为亚里士多德在哲学史、美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把很多人镇住了,以至后来太多非常伟大、非常勤奋的西方哲学家、美学家对于他漏洞很大、明显错误的观点也懒于认真思考就接受了下来,犯了非常低级的错误,导致一代代人也接着错下去,清晰地留下了两条正确与错误并行的希腊哲思源流。还一浪接一浪地波及到东方。类似这种状况,在中国也有出现。一方面给人以欢喜,另一方面给人以痛惜!历史已过了二千多年了,人类已有长足的进步,还天天将古人作神仙来拜,岂不是幼稚、愚蠢吗?其实任何人物都不可避免有时代的局限性,他们当年很多的思维支撑点是很脆弱的,被后来的实践和科学证明是错误的。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但决不能动不动就将一个伟人变为神!一旦变为神,他放个屁也得接受,因为屁里有股仙气!



8

主题

18

帖子

56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7-6-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9-8 12:10 | 只看该作者
(6)净化的核心是:清除人灵魂里的假、丑、恶的东西,代之以真、善、美的东西。………。
净化应是主体的经常性或定期性的行为。完全没有净化意识、净化行为的主体,或没有定期净化的主体,肯定是失常、混乱,或丧失了正常功能的主体。大难临头已离这些主体不远了。
净化的对应面或对立面就是主体要清理、去除的对象,即假、丑、恶的东西。如果已经没有了假、丑、恶的东西,就不存在净化的对象,也就不存在净化的问题。
下面用我的亲身经历介绍几个生活中的净化例子给大家参考:
(1)我家常配备着优质的矿泉水、多种优质的茶叶和较好的饮茶用具。如果感到这段时间吃油脂的食品多了,或痰多了,我在品茶时,就泡桔普茶,或普洱茶加上陈皮,这样可以净化肠胃、血管和化痰;如果有点咳嗽,就泡寿眉茶来润肺;如果觉得自己气弱了,就泡龙井茶来补气;如果发现自己上火了,有点牙痛,就立即泡绿茶喝,很快就没事了;如果觉得整个身体都需要调理一下,就泡铁皮石斛花来品,等等。根据身心不同的状况,对应地品不同的茶,享受饮茶的乐趣,解读各种茶特有的美,感悟茶之道,在平静休闲中,净化自己的身心。我反对只顾口感而不顾身心状况地喝茶,也反对长年累月只喝一种茶,或只喝一个品牌的茶,因为这种喝法不符合人的身心需要,容易偏了。现在很多的茶配上音乐,如铁观音茶就有《铁观音》这乐曲等,品什么茶就听相对应的乐曲,有助于理解这种茶,自有情趣在其中。或顺便欣赏与当时情景相合的其它音乐或歌曲,实属雅趣。有时饮茶,又追求一种宁静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时恰好是一种慎独;是一种冥想;是一种生命的沉淀;是一种禅定。人处在休闲、放松、平静之中品茶,往往会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精神得到了净化,平时因受杂念和各种信息、事务干扰产生不出的创意、构思,这时会一下子顿悟,想了出来。或在品茶过程中,与朋友闲聊,聊出个好方案来。所以,通过品茶,是可以净化身心,充实和提升人的美学境界的。
(2)大家都知道适当散步的好处。现在已有很多种散步的方式、方法。我介绍一下我是怎样散步的:我每天散步约一小时左右,常在公园、山上或江边等空气特别清新的地方进行。时间选在下午五点至六点左右,因为这时刚好做完了事,散步的地方人较少,气温也下降了,空气比较好。散步时意守下丹田(即肚脐向内约寸半之处,而不是肚脐向下寸半之处),盆骨慢慢地左右摆动,以带动双腿自然地、放松地向前走,用力很少(较长时间练太极拳、静坐、或练自发五禽气功的人,较易做到这样,即练功练到“开胯”的人容易做到),暂不能做到这样的,也不要勉强自己,坚持守着下丹田散步,到一定时日,就会自然做到。然后,走路时要身心放松,尤其是感到两只脚板底全部放松,想法松透,松透至十只脚趾。这种状态,保持在整个散步的过程中,保持在每次的散步之中。很快就成了自然的、习惯性反应,根本不会有心理和体力的额外负担,到一定时候,还感到双脚有弹性,象有一股力量推着人前进一样,觉得全身的血气、经脉通畅,这时真实地感受到接地气,同时,树木花草的芳香气场也在为我输送能量。我非常享受这过程。体内的俗气通过肺部和毛孔,缓缓地排出,身心在这过程中得到了净化、调理和提升。此时,大脑得到休息 ,显得特别清醒和有活力。人若有郁闷、心结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散步渐渐得到散解,还可在这过程中将一些难题想通想透。通过身体力行,感受到生命的真,找到了善的源头,人生的美学境界就在这样的日复一日里渐渐净化、提升。
(3)我常有空闲就找些美学方面的书看看,尤其是在忙完一些杂七杂八的事后,心神最容易松散混乱,应迅速找些高质量的美学或艺术评论的文章看看,以定神归美,使受尘封的身心净化。
经过大量阅读美学类的书籍,心目中就积累了多方面的审美标准,人生渐渐养成对自身和外界采取审美的态度,加上自己热爱上一两门艺术,用美学的标准和艺术的角度来冷静地对待自己、别人和一切事物,择美优而近和践行,理论加实践并举,这样,身心逐渐地向着更高纯度净化,感到渐渐接近理想的美学境界,真、善、美的力量在我的灵魂中越来越强大,假、丑、恶的力量越来越微小。
………。
例子实在太多了,在此不一一列举,望读者能举一反三。有兴趣者,可在网上查找我早些时候著的《论心法》来读,此文有较多这方面的例子。其实,主体可选择净化的途径非常之多。例如:水的净化;洗涤、喝水,饮茶,喝汤、品酒等等;艺术的净化:欣赏艺术品,学习艺术,进行艺术构思、创作等;用医学的方法净化:治疗身上的病灶;释放不良的情绪,使精神恢复正常等;用宗教的方法净化:归依一种信仰,去除杂念等;用教育的方法净化:增长知识,去除愚昧、野蛮、粗俗等;用体育的方法净化:从锻炼健康的身体过程中,升华出健康的精神等;以追求崇高来净化:确立崇高的目标来追求,寻找崇高的人物来学习,使自己的境界逐步走向崇高等;当然还有哲学、心理学、伦理学、自然科学等等方法净化。如果严格按学科分类来区别,则有:生理净化、心理净化、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艺术净化等等,总之,条条大路通净境!关键在于划清真、善、美与假、丑、恶的界线,努力使真、善、美的力量在增长,假、丑、恶的现象在减少。这也是净化的目的和最根本的任务。在现实的具体净化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一方法、单一学科进行的,而是多方法、多学科的运用。值得特别注意的事:不是所有标清净化的知识、方法、理论、说法都是真正能净化的,人们要善于鉴别,善于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然的话,净化不了,反而被污染、被毒化,有的甚至受到无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应有正确的净化审美标准后,再稳妥地进行认真选择净化的办法,然后逐步践行,逐步感悟。
净化是现美、归真、向善,反对假、丑、恶的过程;是主体优化自身,优化生存发展条件,增强生命力的过程;是美化环境、维护生态圈、珍惜生命链的过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是生命进入类的觉醒追求真、善、美崇高境界的思考和行动。朋友们,思考和行动吧!
                                  (待续)(本集责任编辑:严建中  詹邓)

农民工BG7CEH
实名认证

5827

主题

4万

帖子

8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9-1-19

越野e族赛事精英越野e族优秀会员越野e族公益助学越野e族SUV BASE 优秀会员勋章

QQ
板凳
发表于 2017-9-11 00:37 | 只看该作者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9 20:08 , Processed in 0.053577 second(s), Total 11, Slave 10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