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北京市交管局发布数据称,五年来北京累计拘留醉酒驾驶员1.7万人。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同时公布的信息显示,《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7个月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201153起,较去年同期下降44.5%。
北京醉酒驾驶员1.7万人及全国20多起酒驾显然只是冰山一角。很多人此前都有酒后驾车的经历。直到这两年实施严厉的打击酒后驾驶行动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收敛。
“零容忍是交管部门对待酒驾一贯的态度,现在看有了阶段性的成果。”北京市交管局新闻办主任张景春说,近年来交管局对酒驾查处的力度逐年增大,东城区、西城区交通支队,专门针对酒驾等违法行为,成立执法小分队,专门打击酒驾。尤其是今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因醉酒驾车造成交通事故死亡人数4项指标同比均大幅下降,下降幅度全部超过三成。
这其中,似乎有知名音乐人高晓松的一份功劳。
高晓松因醉驾入刑而爆得大名。就在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机动车“入罪”后不久的5月9日晚,高晓松醉驾肇事,正好撞到枪口上,他由此成为“醉驾入刑”的第一个名人。对于高晓松而言,这是犯罪,是以身试法,他必须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代价。但对于社会而言,在客观上,高晓松醉驾案成了一次普及新法的良机,法院“顶格”判处拘役6个月,对于醉驾、酒驾行为起到极大的教育和威慑作用——在高晓松这样有头有脸的名人面前,“醉驾入罪”尚且铁面无私,普通人包括一些公职人员,还可以抱什么侥幸心理吗?在某种意义上,高晓松醉驾案确实是“坏事变成了好事”。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披露,《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7个月来,全国共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201153起,较去年同期下降44.5%。其中,醉酒驾驶机动车33183起,较去年同期下降43.7%。看来,醉驾入刑后酒后驾驶行为数量同比大幅下降,治理成效明显。
最近,网上有个视频非常火:说的是南京的交警别出心裁,搞了个说唱段子《后悔来不及》劝人别酒驾:我驾驶技术好,酒量又大,喝上一斤照样开车不在话下,我迷迷糊糊钻进了驾驶室,手脚发麻两眼发直,“咣当”一声,撞上了消防栓,吊销执照关了我十五天。南京交警把真实案例编成唱段,再配着节奏感十足的曲调,没有了教科书式的死板,反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别是春节期间,酒驾多发。据说为防止酒驾,北京还在全国首设“酒驾黑名单”,一次酒驾的司机就会被交管部门录入系统,实施网络系统化管理。对于确定为醉酒驾车的司机,将由交通支队依法对司机作出拘留决定。
而近期,高晓松获释之后拍摄的禁止酒驾宣传片制作完成,并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在该宣传片中,高晓松以个人经历为鉴,呼吁大家珍爱生命,远离酒驾。高晓松表示,临近春节,希望他所拍摄的宣传片能起到“现身说法”的效果,减少悲剧的发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