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1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交强险连续亏损五年半 累计亏损达173亿

[复制链接]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10日公布,2011年交强险经营亏损达92亿元,经营亏损率达10.1%。经营5年半以来,交强险累计经营亏损达173亿元。未来保险业应如何应对交强险的亏损压力?专家认为,要想扭转亏损的局面,根源在于转变经营模式,细化完善费率形成机制。

中保协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交强险承保亏损112亿元,比2010年增加近15亿元,仍未抑制住连续亏损的态势。

中保协交强险工作组专家陈东辉表示,由于保险业规模不断增大、综合承保率上升等因素影响,亏损额持续大幅上升。

数据显示,2011年交强险共承保机动车辆1.14亿辆,保险责任已到期保费914亿元,未到期保费增加69亿元。汽车投保率从2005年末的58%提高到2011年的81%,2011年汽车类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8%。

在交强险规模增大的同时,各家保险公司经营费用率正逐年下降并趋于稳定,力争以最小成本发挥最大保障功能的目的。

数据显示,2011年经营费用为277亿元,费用率从2007年39.2%降至2011年30.4%,这一比率低于商业车险3.6个百分点。

“但这些并没有力挽狂澜,目前执行的交强险费率已经整体不足以覆盖交强险的赔付及经营成本,在一些车种及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陈东辉说。

数据显示,营业客车、营业货车、拖拉机等车种严重亏损,2011年亏损合计73亿元。综合成本最高的是浙江,达到143%;上海、安徽等地则徘徊在138%左右。众所周知,综合成本率高于100%即意味着承保亏损。

“全国多个地区已经逐渐取消城乡差异,这将进一步推高赔偿标准。加之,费率下调及费率浮动办法影响,医疗费用、维修工时及零配件价格上涨,今后交强险亏损压力将进一步增大。”陈东辉说。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教授王绪瑾认为,我国交强险亏损的根源还是目前经营模式不够明确,“前端gov-ern-ment定价,后端市场经营”,这使得市场经营主体地位不明,gov-ern-ment、企业、监管机构的责任义务界定不清,保险公司难以做到“不盈利不亏损”。

“交强险亏损对于投保人来说可能是好事,但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未必有利。”陈东辉说。

在亏损面前,不少保险公司希望调整交强险保费,以应对时刻变化的成本压力。对此,陈东辉表示,对于交强险并不应该简单要求“涨价”,而是应细化完善费率调整机制,明确调整费率流程。“比如,达到什么条件触发调整机制,亏损到多少,可将赔付提高多少,这需要有合理机制进行规定。”

王绪瑾表示,根据我国保险市场现状,对交强险保费调整要更为审慎,可适时采取减免交强险营业税,对经营货车、拖拉机等高成本、高赔付车种给予一定补贴等措施。

即便交强险连年亏损,但这并不能阻挡外资保险公司积极介入我国交强险的步伐。因为只有具备了销售交强险的资格,才能真正进入车险市场。不少保险公司也明白,尽管交强险是亏的,但与商业车险捆绑起来,实际上保险公司是赚钱的。

中保协透露,自从5月1日,修订后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允许外资保险经营交强险业务,已经有多家外资机构都向保监会提供了产品报备等申请,目前监管层还在审批中。

王绪瑾认为,交强险对外开放,在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的同时,将推动我国车险市场服务升级,投保人也将面临更多的选择,一举多得。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2:18 | 只看该作者
车险市场化改革10月启动 交强险改革在即


国内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最快10月份启动。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中国保监会已要求各家财险公司在10月份提交关于商业车险费率(即保费和保额之间的比率)改革制度的反馈意见。而且,监管部门要求上交的反馈意见不仅仅限于商业车险的改革内容,也包括交强险改革意见。

目前,国内车险分为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其中,交强险作为强制性险种,总体上以“不盈利、不亏损”的原则按照保监会规定的基准费率根据交通事故状况进行浮动。而商业车险则主要参照中国人保、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等三套标准为主的费率模式,基准费率统一,并根据交通事故状况进行浮动,最多只能打7折。

市场普遍期待,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能推动商业车险的保费下降,但保险公司则在担心价格战再现并导致车险业务巨亏。为了应对可能的价格战,一些保险公司已在尝试推出二手车零部件附加保险,试图通过增值服务避免价格战。

刚刚召开的2012年上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披露的最新进展是,保监会正稳步推进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拟定及审批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设计新的商业车险费率体系,上半年已基本完成36个省区市商业车险示范条款纯风险损失测算工作。

改革迟迟未起步

国内保险市场化改革由商业车险起步,但举步维艰。

今年3月8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在一定条件下,商业车险费率可由保险公司自行制订。

由于《通知》只是原则性指引,具体条款以及费率标准都还要等待保险行业协会的调研数据,市场人士预料保监会之后会出台具体规则,“预计需要半年多的时间”。

但目前来看,这一进程已较原计划有所延迟。保险业人士告诉记者,国内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已讨论多年,监管曾经计划的改革时间表为今年7月份,但从有关《通知》的下发时间来看,日程已推迟至10月份。

市场人士称,由于去年10月份保监会原主席吴定富退休以及新任主席项俊波上任,监管部门需要更多时间制订更为详细的规范细则,改革时间因此推迟,起步时间甚至可能晚于10月份。但上述人士同时称:“应该年底之前会启动。”

按照《通知》规定,商业车险费率将从三个方面初步确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一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至少每两年测算一次商业车险行业参考纯损失率,供保险公司参考、使用。二是商业车险费率浮动因子根据机动车辆和驾驶人的风险状况等合理设置,实现费率水平与风险水平相挂钩。三是对费率采取“限高不限低”的监管思路,规定保险公司拟订商业车险费率,原则上预定附加费用率不得超过35%。这也意味着在完全市场化竞争的情况下,各家保险公司商业车险价格在附加费用率不能超过基准的35%的前提下,纯保费价格可以无下限打折。

险企与车商争夺话语权

对于商业车险的改革,多位保险业高管建言,改革不能仅仅体现在价格方面,更应明确责任以及制定一系列的市场规则,来改变保险行业相对弱势的话语权的地位。

上述建议主要来自对车险“价格战”的担忧:目前受市场竞争、排名压力、渠道等因素影响,商业车险采取压低保费价格、抬高中介手续费的竞争策略,已经让一些保险公司不堪重负。

事实上,早在2003年保监会曾启动车险费率市场化,但车险行业曾陷于价格战的恶性竞争而让保险公司严重亏损苦不堪言。此后保监会为规范市场才制定了行业三套标准。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称,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中介机构如4S店掌握着决定保险公司车险保费、理赔服务的客户、维修资源。保险公司不得不抬高给中介机构的代理费来更多地扩大保险规模。

该高管表示,“经常会意外收到中介机构提高手续费的要求,中介机构说其他公司提高了给他们的代理费,你能怎么办?不提高就意味着他们不帮你卖车险。”

另一位保险公司高管称,汽车维修企业都是被汽车生产商控制,保险公司没有自己的维修企业,维修标准存在很多争议。比如一辆车发生事故要修保险杠,维修企业认为要换一个新的,但是否真的有必要换新的零部件,没有一个具体标准。

该高管建议,要让保险行业拥有话语权,可以在科学评判的基础上,引入品牌浮动系数并将之纳入保险行业示范条款。不同的品牌车型发生交通事故,根据历史精算数据,谁的零部件维修费用高多少,保险公司则对这款车型的承保保费提高相应的保费增幅,消费者以后则会在选择车型上有所考虑。这样会倒逼制约生产厂家零部件的定价权。

“创新”生存之道

为了应对车险改革,保险公司已在调整市场战略。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称,目前财险公司竞争的问题在于产品同质化严重,主要将竞争方向放在了技术含量以及盈利能力都较低的车险领域。对于一家发展良好的财险公司,车险比例应该控制在40%~60%。财险公司只有在车险细分领域或者非车险业务等领域有所突破才能更好避免恶性竞争。

记者了解到,目前已有保险公司开始谋求细分市场。如针对二手车市场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零部件保险。这类保险为附加保险,主要保障二手车零部件自然损坏的风险,而目前国内车损险只保障交通事故和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对于零部件老化损坏不承担责任。

一位保险公司高管称,在目前同质化竞争严重下,保险公司针对关键零部件分开来开展保险不失为创新之举,但是由于社会认知度不够,以及要求核保技术含量较高,目前在市场上开展的程度并不广泛,因此承保风险较大,需要再保的支持。

据了解,目前这款保险主要由生产厂家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将保险价格通过零部件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而较少直接面向个人客户。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22:20 | 只看该作者
江苏试点暂缓 交强险改革进入“休眠期”


进入7月,南京天气变得闷热潮湿,“倒黄梅”的季节使整个石头城笼罩在烟雨朦胧之中。坐落于南京市汉中路的江苏省保监局却潮气逼人,副局长葛翎呆坐在办公室,看着眼前的一大摞交强险费率改革方案的资料,除了叹息,便是猛抽着手中的香烟。

两年前,江苏刚刚成为全国首个交强险改革试点时,人们曾经充满喜悦和自信。一位当地保监局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当时“觉得终于能扭亏为盈了,高兴得没法形容”。然而,7月末,有媒体爆料,江苏省已经决定暂时停止对于交强险的改革。

由于种种原因,交强险自问世以来一直亏损严重。2010年全国交强险业务经营亏损达72.4亿元,其中承保亏损97.1亿元,创交强险设立以来年度最大亏损。外界认为,作为试点地区,江苏的改革暂缓预示着全国交强险改革进入“休眠期”。

被迫搁置

回忆起当年成为全国改革试点的情景,南京市人保财险市场部的一位副主管仍然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我们是在文件出台十天后收到相关的通知,告知我们要向上提建议,并且重新核实交强险的理赔数据等。当时感觉交强险出头的日子到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2010年下半年传出消息,江苏省保监局初步商讨出了两套方案,一是国务院批复文件中所提的“实行交强险地区差别费率改革”,另一方案则是“保险公司内部协调盈亏”。根据反复磋商后,保监部门选择了前者,把江苏省一分为三,根据每个区域的人均生活水平高低来制定交强险的额度,其中南京地区的费率提高最大。

江苏人保财险的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时大多数人还是认同交强险地区差别费率改革的。江苏各地区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各地区的交强险盈亏也不同,在已赚保费、赔款支出及赔付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从这个想法出发当时觉得还是有一定的可执行性。”

但是这一办法还没有出台,就遭到投保人的一片质疑。老张在得知南京的交强险费率准备上涨后,就准备明年不再交交强险:“被罚我也不交这玩意儿,本来就没什么用的东西还要涨价,谁还买啊?”

记者从南京市交警大队当时的记录中得知,在2012年的前两个月,累计查出没有上交强险的车辆较往年同期增长了60%。“老百姓都说这是在变相谋取暴利,在这种情况下,费率区域化差别只能暂时搁置。”江苏保监局办公室副主任告诉记者。

在寻求变革受阻的情况下,保监局开始尝试从监管上来扭转交强险亏损的现状。首先对车辆用途进行了深层次的划分,按照车辆用途的不同来制定收费额度,并且加大监管力度,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你没法具体划分,上保险时所有的轿车几乎都说自己是家用,可是他们到底有没有商业行为就无从可知了。监管上的乏力让这个看似行之有效的法案变成了一纸空文。”阳光财险江苏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无奈。

亏损原因

随着一个个方案被否决,江苏的交强险改革也进入了死胡同,改革初期人们心中的兴奋和憧憬变为了灰心和失望。

记者了解到,江苏之所以成为交强险区域化试点的排头兵,与其交强险亏损严重大有关系。根据2009年交强险审计报告显示,中国人保2009年江苏省交强险累计经营亏损1.21亿元,为各省亏损之最,平安财险则为1.01亿元,其中江苏省亏损排名全国第四,即便财险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国太保,其江苏省交强险业务的经营亏损也达到1138.8万元。

亏损额度之大,令所有人都很惊讶,老百姓对此也议论纷纷。家住南京市江宁区的老张开着一辆小型货车跑运营生意,一天下来能挣到百十来元。在提到交强险连年亏损的问题时,他马上就从车里跳了出来,气愤地说道:“他们保险公司赔钱?打死我也不信,像我这辆车跑了十年也没出过事故,这钱不是就白给了保险公司了吗,他们从哪赔钱啊?”

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保险公司也是满肚子的委屈。从事汽车险业务的一位人士向记者吐露出了自己的苦楚:“国家从2008年起将交强险的赔偿限额提高了一倍,像南京、上海这种地方,家用车交1000块钱的保险费用,如果出一个小事故,我们最低也得赔3000元左右,这样的话怎么能不赔钱?”

改革的暂时搁置导致难题接踵而至。亏损的压力,让不少财险公司视如“烫手山芋”,甚至保险市场上开始出现“捆绑销售”和“拒保”的现象。

家住南京雨花台区的吴江向记者讲出了自己的遭遇。吴江在买车后准备上交强险时,却被保险公司告知,必须买两份其他的保险才能够上交强险。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吴江被保险公司“双保险”,老赵却在为自己的拖拉机上交强险而发愁,没有一家保险公司愿意为他承保。

对此人保财险人士向记者表示,交强险主要亏损在营运车辆、拖拉机和摩托车。以摩托车为例,一辆摩托车的最高赔付额是其保费的1000倍,而且摩托车事故概率高,保险公司卖给摩托车的交强险基本只赔不赚。

前路迷茫

面对交强险的亏损困境,业内专家呼吁借鉴国外经验,同时从竞争中来谋求变革。

保险业内专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国外交强险的模式:“国际上经营交强险的模式与境内不同,比如美国,采取的是市场化的方式,gov-ern-ment只强制车主投保,但保险条款和费率在gov-ern-ment的一定规定下,由各商业保险公司自己制定,盈亏由保险公司自己承担。另外一种模式就是日本和中国台湾采用的代办模式。”

同时庹国柱也提出了我国交强险的特殊性。“境内的情况和以上两种都不同,虽然条款费率是由行业协会制定保监会审批,但是保险公司缺乏定价权,所以在费率调整方面比较被动。保险公司没有自主的定价权成为改革路上的一大绊脚石。”

7月23日,记者从国家保监会官方网站得知,今年3月,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机动车辆商业保险条款费率管理的通知》,率先将商业车险的改革正式提上了日程。从这份通知中记者看到,保险的费率改革将逐步以市场为导向,在一定条件下,保险公司还可自主拟定商业车险条款和费率。

一位长期从事财险的人士对此表示了他的期望:“商业险自主定价权的逐渐放开也让我们看到交强险的改革希望。”同时他也提出国家的监管力度一定要大,不能从亏损转为暴利,让交强险走向另一个极端。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5 03:25 , Processed in 0.055811 second(s), Total 10, Slave 9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