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连杆
多连杆式悬架通常是指由三根或三根以上连杆构成的悬架结构,由于每根连杆都可以提供对车轮的定位,因此该悬架结构可以使车轮具有更加可靠的行驶轨迹。
以常见的五连杆式后悬架为例,其五根连杆分别为:主控制臂、前置定位臂、后置定位臂、上臂和下臂。它们分别对各个方向产生作用力。比如,当车辆进行左转弯时,后车轮的位移方向正好与前转向轮相反,如果位移过大则会使车身失去稳定性,摇摆不定。此时,前后置定位臂的作用就开始显现,它们主要对后轮的前束角进行约束,使其在可控范围内;相反,由于后轮的前束角被约束在可控范围内,如果后轮外倾角过大则会使车辆的横向稳定性降低,所以在多连杆悬架中增加了对车轮上下进行约束的控制臂,一方面是更好的对车轮定位,另一方面则使悬架的可靠性和韧性进一步提高。
正因为多连杆悬架具备多根连杆,并且连杆可对车轮进行多个方面的控制,因此在后期调校上就可以对车轮进行更为精准细致的匹配定位。不过多连杆悬架要达到非独立悬架的耐用度,始终需要保持连杆不变形、不移位,在材料使用和结构优化上是十分考究的。
● 簧下质量与悬架系统的轻量化
前面我们单纯的从结构上对超跑上常见的两种悬架进行了解读,接下来我们说一说有关簧下质量以及悬架系统轻量化对超跑行驶性的影响。
簧下质量通常是指不由悬架系统中的弹性元件所支撑的质量,一般包括有车轮、弹簧、减震器、悬架系统以及其它相关部件等。更小的簧下质量也意味着该车拥有更好的乘坐舒适性,同时悬架系统也会拥有更好的动态响应能力,从而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对于超级跑车而言,减轻簧下质量所追求的就是第二个结果。
我们会看到超级跑车采用各种铝制连杆、轻量化的锻造轮圈、陶瓷式刹车盘等。更轻的簧下质量其实就相当于百米运动员穿着一双超轻的跑鞋,更小的运动惯量带来的是更好的加速性能。那么除了在材料上尽量减重处理外,还有没有其它办法来进一步降低簧下质量呢?
● 水平悬架系统
通常弹簧和减震器是属于簧下质量的范畴,但是通过巧妙的机械结构可以将它纳入到车身结构上,这就是源于赛车的水平悬架系统。
从图中可以看到采用了推杆式水平悬架系统的兰博基尼LP700,其中每个车轮只依靠一根推杆匹配较硬的弹簧设定来支撑车身重量。这种设计的巧妙在于将原本属于簧下质量的弹簧和减震器划归到簧上质量的范畴里,减轻的簧下质量为车辆提供了更广阔的调校空间,使车辆拥有更好的操控性。
● 后期调校——在两个极端中寻求平衡点
针对底盘系统的调校始终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你无法单独把某一个部件拿出来进行调整,即使你可以把每一个部件都调整到极其完美的状态,但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往往却并不是你想要的结果,甚至会很糟糕。
简单来说,相对软一点的悬架设定会让车辆在弯中拥有更好的机械抓地力,但是这会降低车辆对驾驶者动作的敏感度,或者说,车辆不那么灵活了。相反,相对较硬的悬架设定会使车辆在弯中的机械抓地力降低,但车辆变得更为敏感,车头的指向性也会得到改善,对于工程师而言,你无法兼顾所有美好的事情,而必须根据设计的初衷在机械抓地力与转向的灵敏性之间做出妥协。
全文总结:
对于超级跑车而言,具有合理刚性的车身结构是悬架系统得以发挥潜能的先决条件,而现今超跑所使用的悬架结构主要还是集中于双叉臂和多连杆结构上,不过它们在材质的轻量化、悬架结构精准的匹配定位上是普通车辆所望尘莫及的。然而在追求更为极致的操控道路上,相信水平悬架系统在未来会更多的应用于超级跑车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