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中期,沙俄在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同时,也趁火打劫,再次出兵,强占了黑龙江流域的大片土地,并强迫清gov-ern-ment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随后又胁迫清gov-ern-ment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这两个条约掠夺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公里总计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截断了黑龙江、乌苏里江的航行权以及使中国彻底失去了东北地区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
条约使中国的领土、主权蒙受巨大损害,俄国 “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恩格斯。
同时,《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又为沙俄进一步割占中国领土制造了“条约依据”。这个条约极大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历史也曾经给过我们重新划界的机遇。 苏联“十月革命”、二战“开罗宣言”、朝鲜战争、独联体解体、多次的边界谈判……可惜内忧外患,一次次错失良机。 屈辱不堪回首,借用村边的池塘,来几张日出,放松一下。
波谲云诡。
池水如镜。
池塘岸上长着不知名的什么果。
一说与熊交合孕育了一个民族的先祖,又一说仙女下凡吃了不知名的红果诞下了一个民族的祖先。 看来红果不能吃,咱也没有通道,怕肚子痛。 再说,红色是安全色中的警示色,提示你危险,远离。
长焦拉近了远处的边防瞭望塔(左侧)和新建不久的旅游观光用的望海阁(右侧)。 老电影常喜欢运用类似的镜头,一般预示着严峻的事情将要发生了。
开始热车。黄色的平房是昨晚入住的客栈,后面的山峦就是著名的张鼓峰。
张鼓峰,中、俄、朝三国接壤地区的制高点,海拔152米,山顶分水岭为中俄边界。 一种有意思的说法是,《中俄瑷珲条约》的中文版,张鼓峰在中国境内,而条约的俄文版,张鼓峰在沙俄境内,以致该段国界长期无碑、无界、无标识。 张鼓峰因日苏之间的“张鼓峰战役”而闻名,现在其山坡仍可发现战争遗物。
[ 本帖最后由 伴君 于 2013-1-15 02:3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