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 四海为家
- UID
- 369206
- 经验
- 1926 点
- 威望
- 3 点
- 金钱
- 686 金轮胎
- 积分
- 3095
- 注册时间
- 2011-5-23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6-9-4
- 帖子
- 2257
- 主题
- 690
- 精华
- 0
e族权天使
![Rank: 4](static/image/common/star_level3.gif)
注册2011-5-23
![QQ](static//image/common/qq_big.gif)
|
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路怒”(road rage)是形容在交通阻塞情况下,开车压力与挫折所导致的愤怒情绪,发作者会袭击他人的汽车,有时无辜的同车乘客也会遭殃。医学界把“路怒症”归类为阵发型暴怒障碍,指多重的怒火爆发出来,猛烈程度叫人大感意外。路怒症发作的人经常会出口威胁、动粗甚至毁损他人财物。在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路怒症早已是一个世界通病。根据美国最新公布的研究数据表明,患“路怒症”的美国司机达5%至7%,约1600万人。其中公交车、出租车和长途车司机患这种病的比例更高,达30%以上。而在我国,长途汽车司机心理障碍发生率高达80%,私家车为44%。由于“路怒症”容易引发交通事故,影响道路交通安全,所以必须引起公安交警部门的重视。
一开车就容易发脾气,有时甚至十分暴躁,是怎么回事?据一位权威心理学专家对全国24个大中小城镇的“有车族”进行健康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司机心理障碍的发生率高达59.8%;近四成人有了车之后情绪更容易出问题,特别是遇到堵车时易陷入烦躁或压抑。有车族队伍在不断壮大,而城市道路拥挤的状况也日益严重。每到上下班高峰时,许多“有车族”被堵在几乎走不动的车里,常会出现烦躁、压抑的情绪,平时文质彬彬、说话做事都有分寸的人这时因一点小事可能会完全失控,甚至破口大骂或大动拳脚。
近年来,国外开始将这类“问题司机”所患的症状称为“路怒症”,并认为是阵发型暴怒障碍的具体体现。一般来说,这类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都很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产生暴怒情绪,并可产生敌意、攻击性、暴力性的行为,甚至还可在压抑、烦躁情绪的控制下出现感觉和知觉封闭情况,如只看前不看后,听不见其他声音,甚而将刹车错当油门踩,埋下诸多交通事故隐患。
心理专家认为,严格来说“路怒症”不算是一种心理疾病,只能归为个人性格问题。“路怒症”的人群属于冲动型,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容易被外界影响。另外这涉及到个人习惯的问题,有些人往往习惯把自己遇到不顺心的事向别人身上发泄,而在开车时遇到堵车或被开罚单等诸多不顺心的事情,容易冲动,久而久之易患上“路怒症”。
只因两辆车发生小摩擦脱掉一块漆,两车主竟然大打出手,导致两败俱伤,都被送往医院。事后静下心来想想,真觉得不值。
7月7日,在藤县人民医院附近一交叉路口,两辆私家车不慎碰撞,两司机先是双方破口大骂,后发展到后车司机跳下车挥拳向前车冲去,而前车司机也不是好惹的,毫不畏惧下车“应战”。一时间,原本拥挤的道路更加水泄不通,后边着急的车主们有的打喇叭示威,有的则摇下车窗表示不满,可两名肇事司机却旁若无人地互相谩骂不止,以至于拳脚相加。一个眼眶齿裂,一个鼻血直流,终于在旁人的劝阻下进入医院急诊科进行处置。据了解,两司机的车损并无大碍,只是碰掉了一块漆。可两人却火气太旺,非要以拳头论英雄。医生为两人进行清创、包扎等处置,在旁人的劝说下,两人都觉得为这点小事受伤不值得。
据一位资深的事故处理专家介绍,在很多交通事故中,真正因为技术不佳而导致的事故并不多,而相当一部分则是由于司机糟糕的情绪失控而导致的,这位专家表示,很多司机堵车时间一长,或途中愚到什么不顺心的事,脾气就马上变得暴躁,甚止怒发冲冠,有时止不住用拳头狠打方向盘。比如当车流开始移动,见别的车要插队,就赌气不让;如果对方插在前面,就更恼火,要撞对方的车,还想把对方从车里揪出来打一顿;此刻对同车乘客也没有好脸色,骂骂咧咧,听不进任何劝告等。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开车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路怒症”属于心理学上的“阵发型暴怒障碍”。据精神专家分析,“阵发型暴怒障碍”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不稳定,易受外界刺激产生暴怒情绪,并可能导致敌意、攻击性、暴力性的行为。车主在“路怒症”的左右下,可能出现不遵守交通规则、敌视其他车辆的驾驶行为,将严重恶化道路交通状况;车主在压抑、烦躁的情绪下,可能出现感觉和知觉被封闭的情况,如只看前不看后、听不见其他车辆鸣笛、将刹车错踩成油门等,会造成很大的交通事故隐患。此外,带有不良情绪驾车还会引发生理疾病,比如出租车司机患高血压的风险是一般人的两倍。
据媒体报道,患“路怒症”的美国司机约有1600万人,在我国患有此病的人也在逐渐增多。目前,“路怒症”已成为继噪声性耳聋、视力疲劳综合症、颈椎病之后的又一种常见汽车综合症。
笔者认为,要治疗有车族日渐严重的“路怒症”,需要从心理治疗、提高行车素养和疏导公共交通等方面入手。
在目前驾驶人员素质与公共交通等外界因素无法有效改变的情况下,防止“路怒症”最切实的做法是做好自我调节,让心情“慢下来”。因此,在每次出行时尽量提早出门,让行车时间更充足,有了时间,在适当情况下还可有意识放慢车速,让自己尽量从容些。遇到堵车,呆在车里听听音乐或摆弄一些有趣的小玩意以转移注意力。另外,司机还需要从心理治疗、提高行车素养等方面入手,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情绪激动时不宜驾车。要经常自我检查,若发现自己连续几周有严重的情绪失控、食欲不振、失眠、焦躁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平时也要通过一些轻松的活动排解和释放紧张情绪,比如爬山、打球、唱歌、跳舞、游泳等都十分有效。
目前,英国、芬兰、韩国等国家每年都会对驾驶员进行心理测评,合格者方准上路,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去借鉴。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倡导教育司机,提升行车素养,养成礼让驾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文明行车习惯。驾校在培训学员时可考虑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健康的“驾驶观”。
当前,我国私家车增长速度过快,而配套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跟进速度不够,造成汽车数量超过道路负载,从而引发了“路怒症”等现代都市病。因此,大力发展包括公交、地铁、轻轨以及班车等在内的公共交通系统,将是有效减轻城市车辆负载、改善城市交通面貌、缓解有车族“路怒症”的重要举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