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没有竞争呢?军队找了好几家进行竞争。 恰恰是兄弟们推崇的某些厂家没有竞争获胜而已。 谁说今日的中国汽车业比50年代搞得好? 当年我们技术稍逊,国外也不太先进。 现在,国外技术领先我们太多,国内还只能给别人打工。 居然有LD还喊“耐住寂寞”,难道真的只照抄别人就能抄会? “能利用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 国外绝对不会把技术交给中国人的,必须自己撞墙吸取教训。 十年造一车,真的还不算太慢,途中经过重新设计3次以上。 算是和国外3年一车相近了,逐步走向成熟。 其实当年22A就已经成熟了,但资金问题造成了它的下马。 22J是重新设计的,基本上可以和G、D的低档车比较。 国家扶植不扶植,看得是给不给钱,没给几块钱研究经费, 也不给生产经费,让你自己凑钱算不算扶植? 各种产品没有政府的大规模采购,算不算不扶植? 看看长城、长丰,政府采购超过几万辆、几十万辆算不算扶植? 一辆safe,买几辆20了?能一样吗?为什么hover要定价在10W以上?因为实际上SUV很难将成本降低在8W以下。除非造成20和塞弗这样。 说实话,一台越野车要是想名副其实,怎么也要13~18W。不要说我是托,看看国外,一年单车型10w以上的产量的越野车很少在2W刀以下的。由于批量效应,他们的设计成本、生产成本远远小于国内厂商,产量整整相差一个数量级,中国的人力成本的优势根本不足以弥补数量差距。 要想有较大功率柴油机,差速器锁,大功率发电机,ABS+EPS,前后硬桥,优良的车架,这样的越野车在国外也不会低于2W刀的。是不是描述得和LD的90很像?那才是“越野车”。中国的这个水平的个人市场实在很小,也许像长城造hover这样的CUV才是聪明之举。 但是没有人耐住寂寞造车,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越野车。事实上,只产不造对于各个车厂来说,是明智的,可以增加利润规避风险。但是这对国家来说是可悲的。像悍马的东风、像丰田的红旗,不伤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