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 UID
- 73205
- 经验
- 7308 点
- 威望
- 546 点
- 金钱
- 3451 金轮胎
- 积分
- 14376
- 注册时间
- 2006-11-8
- 在线时间
- 283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8-3
- 帖子
- 10029
- 主题
- 1112
- 精华
- 28
e族主天使
注册2006-11-8
|
“红旗”和“上海”,曾是早期中国汽车工业的两面旗帜。如今,“红旗”犹在,而统治了几乎一个时代的“上海”却已经销声匿迹,并且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13年前,在国外毫无名气的桑塔纳轿车,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当时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支柱性品牌“上海轿车”。人们含泪送走的,是曾经承载了太多国人骄傲的“老上海”;而换来的,
是中国的轿车工业“一步十年”的飞跃。这就是现实,惋惜之中有欣慰。
抚今追昔,“老上海”马达的轰鸣犹在耳畔。本报再次将“老上海”呈现给读者,为了“忘却的纪念”,更为了明天的畅想———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上海牌轿车都是中国轿车工业的一个标志。当一汽的“红旗”作为国家高级领导人的坐骑,在百姓的心中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的时候,“上海”却以其规模化的产量,出众的性能,成为中国距离百姓生活最近的轿车。
“北龙南凤”国产车早期的两面旗帜。
提起上海牌轿车就不能不提到她的前身凤凰牌。1958年,一汽人将自己制造的小轿车作为礼物,送到了正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中国也有自己的小轿车了!这一消息,不仅牵动了国家领导人、与会的代表的心,也大大激励了上海汽车人,上海也要制造中国自己的小轿车。一年不到的时间,在敲工、精工和电工的相互配合下,上海的第一辆轿车雏形初现。
上海人为他们造出的第一辆轿车取了个漂亮的名字———凤凰。在车头的发动机盖上,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展翅欲飞,与一汽东风车上的那一条金龙形成了南北呼应。
凤凰牌轿车参考波兰的华沙轿车底盘,美国的顺风轿车造型,装用南汽NJ050型发动机进行试制。1958年9月试制出样车,定名为凤凰牌轿车。后决定提高档次,以前苏联吉姆轿车为样车,开始第二轮试制。装用南汽NJ070型发动机,后桥用经过改制的跃进牌后桥。1959年1月试制出第二辆样车。这辆车车体略宽,黑色,仍以凤凰为标志。
1959年2月15日,第一辆样车驶入中南海,周总理乘坐后笑着说“中国人还是有志气,不容易,把中国的车造出来了”,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还是水平问题啊。”于是,第一机械工业部于1959年上半年要求继续试制,并向国庆10周年献礼。经论证,上海汽车行业由专业公司组织各厂按计划、按专业分工试制。1959年9月30日,新的凤凰牌轿车终于诞生。
锤声叮当手工打造第一辆“上海”
早春的上海细雨霏霏天气微寒,在间暖和的屋子里,我见到了原上海汽车厂的技术厂长,一位亲身经历上海牌轿车从诞生到消失整个过程的老人———蒋国菊。在与蒋老的交谈中,尘封的历史被唤醒,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仿佛将时间拉回到了几十年前……
1958年的一天,一辆奔驰220S车被运到了上海汽车制造厂,接下来这辆车被进行“活体解剖”,解剖过程极其细致和零碎。当时几十个上海最有实力的工业企业都参与了分解这辆奔驰车的过程。这种生产方式叫大联合,每个企业都会领到一个相关部件的攻关生产任务。就连车门锁也被相关的厂家拿去研究了。
任务瓜分后完成的结果是: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用7个月完成了悬架、转向器、前减振器、传动轴、制动器等18个总成。1959年9月28日,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试制出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试制出变速器和螺旋伞齿轮,上海汽车装配厂用5个月完成了车身制造和整车组装。然而,三年自然灾害的到来却推迟了上海牌的出生。
1963年,上海的轿车工业重新启动,老的技术员被重新请回了工厂,江南造船产厂和上海重型机械厂等大型企业在技术上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当时上海机电局长的支持下,上海工人硬是搞出了自己的六缸发动机。很快,第一辆车诞生了。重新焕发活力的上海汽车人,给重新下线的轿车取了个更为响亮的名字———上海牌。
当时上海汽车行业水平很低,没有大型的汽压机、锻造机,上海的工人师傅们只能用榔头、铁锤敲打出轿车的外壳和内部的一个个零件,一个大的覆盖件要经过几万次的敲打。当时还没走进车间,就能听到一片“打击乐”的声响,这就是最原始的“锤子绳子板凳”的生产方式。
生产条件的艰苦并没有阻碍工人们的生产热情,工人们自发组成了技术革新小组,青年突击队在老技术工人的带领下经常连夜加班。要知道,70年代的加班只有一顿饭和一角七分钱的补贴。
2000年,上海在筹建上海汽车陈列馆时,还特地请人把这一情景做成了蜡像,真实地记录了此事。
买“老上海”个体户背来一麻袋钱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上海牌轿车并没有制定价格,那时出厂产品完全是为gov-ern-ment部门和政治任务服务的。
有一次,上海汽车厂接到为朝鲜生产50辆车的任务,精挑细选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加班加点生产。又选派了一些思想和技术都过硬的人,才把这50辆车送到了东北边境的接收人手里。那个年代,普通百姓要想买一辆上海轿车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这时候,老上海也有了自己的价格,每辆2.5万元。要知道,在八十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上海牌轿车身份和地位的特殊性强烈地吸引着一些有了钱的个体户的目光,于是,上海汽车厂门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景象,“一个人背着一麻袋钱苦苦恳求买一辆上海牌轿车”。
开始的时候,厂里的负责人严词拒绝,到后来,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了,他们也就开始尝试着偷偷卖出去一些。回忆起那段经历,工厂的老人说:“每次卖车的时候都害怕极了,提心吊胆的,生怕犯什么政治性错误”。就这样,国内诞生了第一批拥有上海牌私家轿车的车主。
“老上海”的消失是因为产量低、工艺水准落后和外方的坚持。其实,“老上海”的隐退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
1985年,国内第一个汽車合资企业上海大众汽車诞生了,原来老的上海汽車厂名存实亡。“老上海”一下没有了娘家,而原来老厂的2900人中有1600人去了新的合资厂,剩下的1300人还在支撑着继续生产上海牌汽車,但德国方面根本就不会在资金和技术上对上海这个品牌进行扶持。因为上海汽車厂已经合资,gov-ern-ment主管部门也不会再继续输血。
试想,一个没有资金支持,没有新技术支撑的50年代的老产品,怎么能够和世界级的汽車巨头在国内展开竞争呢?
最终,“老上海”还是离开了我们。正如德国大众一位高层所说,大众在我国的最大成功就是消灭了上海牌,最大的遗憾就是让红旗牌复活了。或许,这注定是我国汽車工业要快速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1991年11月25日这一天,许多人目睹了上海牌轿车停产的最后一幕。不少工人闻讯从市区赶到安亭,争相与最后一辆上海牌轿车合影,有人眼里还泛起了泪花,还有人则依依惜别,感叹道,这是“壮士断腕”。
最后一辆披红挂彩的上海牌轿车缓缓下线,在人们的目光里渐行渐远。就这样,上海汽車工业送走了曾经最让自己骄傲的品牌,也在这一份悲壮中开始勾画自己的未来……
然而,谁也不会否认,没有过去的“老上海”,就不会有今天上海乃至我国汽車工业的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