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几度飞雪 于 2018-8-1 00:10 编辑
电控多片离合器
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差速限制器就是电控多片离合器
原理:
就是通过电脑版综合控制了, 没什么可以说的。
特点
1,根据行驶条件自动控制不需要驾驶人参与
2,最多只能传递50%的转矩
3,主要用在中央差速器和可以分配左右的后差速器上
代表车型
奔驰,宝马,大众,沃尔沃,日产,三菱,丰田,马自达,雪佛兰,福特等
液控多片离合器
原理:
基本结构和电控多片离合器相似。不同的地方是通过液压来控制多片离合器的动作。
液控离合器的装置方式有很多种,这里拿一种来说,前轴装一个液压泵,后轴也装一个液压泵,正常行驶的时候,前后轮转速一样,液压持平,离合器分开。 当前轮和后轮转速不同的时候,产生液压差,当压力超过3%的时候,压力会时多片离合圆盘压紧,从而将驱动转矩传递给其他两个轮。
特点:
1. 理论上最多只能传递50%的转矩,但是本田CR-V 最多只能传送30%的驱动转矩
2. 因为是先有转速差再转换成液压差然后才开始控制离合器片,所以反应速度比电控的要满
代表车型:
本田CR-V
黏性耦合器(也称黏性联轴节)
原理:
打滑的时候,两个圆盘相对运动,从而导致液体变热而更黏稠,粘稠的液体会尽力抓着转速快的让他慢下来,同时带动慢的转盘也顶起来,尽力时两个圆盘以相似的速度转动。
特点:
1. 构造简单,制造成本低,不受电子或液压控制,凭借自身的黏液反应来传递动力
2. 反应速度慢,从打滑到实现四驱,时间较长
3. 最多传递 50%动力
4. 最高负荷的时候,会过热失效。
比较适合装备在前轮驱动为基础的适时四驱, 但是这个技术有逐渐被淘汰的趋势。
代表车型:
长城M1, 老款本田CR-V
双重多片离合器
原理:
由两组多片离合器,装备在差速器两端的输出轴上, 分别与左半轴和右半轴项链, 用来主动分配左右车轮的转动扭矩。
因此双重多片离合器一般用于轮间差速器上, 尤其是后差速器。
特点:
主要用在后差速器上, 用来协调两个后轮之间的转矩分配,提高车辆过弯驱动转矩,从而提高车辆过弯的操纵性,增加车辆的运动性。
代表车型:
宝马X6 xDrive后差速器, 奥迪quattro后轴运动差速器, 讴歌sh-awd后差速器, 英菲尼迪ATTESA E-TS后差速器,路虎揽胜极光后差速器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