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6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创法制史奇迹 纳德被誉为"消费者保护神"

[复制链接]
军旗猎猎

2万

主题

14万

帖子

15万

积分

e族炽天使

Rank: 9Rank: 9Rank: 9

注册2008-12-31

越野e族爱心善举雅安抗震救灾爱心2014阿拉善英雄会英雄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2-24 2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说,在美国,有两个人为其写信可以不写详细地址就可以收到,一位是美国总统,另一位是“华盛顿D.C 拉尔夫·纳德”。对前一位有待考证,后一位事实已经证明,他每天收到两千封左右从全国各地寄来的信件。按中国的习惯叫法,他就是“消费者的保护神”拉尔夫·纳德。纳德被认为是美国现代消费者运动之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一直单枪匹马、坚持不懈地提高美国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呼吁gov-ern-ment规范工业生产,提高产品安全。

汽车恩怨

拉尔夫·纳德于1934年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一个黎巴嫩移民家庭,是四个子女中最小的一个。虽然属于阿拉伯血统,但和著名作家、画家纪伯伦一样,他的家庭属于基督教马龙派。父亲在这个小镇开了一家餐馆和面包房,日子过得还不错。但父亲受当时大萧条时期社会思潮的影响,看不惯美国社会的不公正现象,经常在家里饭桌上议论国事。这样的父亲当然也很关心法律公平,常常到法院旁听案件的审理。拉尔夫从小就跟着父亲去法庭,着迷于律师的雄辩,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为民请命的律师。他后来进入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学习。

还在哈佛法学院学习时,他就写了一篇有关汽车安全的论文《买不到的安全车》(The Safe Car You Can't Buy)。这篇论文为他以后的生涯似乎定下了基调,开始了他与美国汽车工业的“缘分”。毕业后,拉尔夫·纳德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涯,但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是,他并未在这条既有钱又有社会地位的道路上安稳地走下去。他在三年时间里去世界各地考察,足迹遍布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苏联。直到1965年,他推出著名的论著《任何车速都不安全》(Unsafe at Any Speed),副题是“美国汽车的潜在设计危险”。虽然这本书把目标对准了通用公司的“考威尔”车型的设计缺陷,但这本书揭露了汽车行业的恶行,给当时飞速发展的美国汽车工业一当头棒喝,给纳德本人带来了巨大声誉,在号称是“轮子上的国家”的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从此以后,拉尔夫·纳德开始了以法律为武器、矢志维护消费者权益的伟大事业。他坚定不移地揭露美国汽车工业只顾企业利润不顾驾车者死活的做法,他向全社会大声呼吁,到国会艰难游说,1965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全国交通与汽车安全法,这项法律对汽车制造业提出改进安全装置的强制性要求。这项法案实施以后,美国有上亿辆的汽车被召回,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了一半以上。直到今天,全世界的汽车使用安全制度,都是受拉尔夫·纳德这一壮举的恩泽。

特立独行


拉尔夫·纳德很早就卖掉了自己的汽车,以后再也没有购买过汽车。据说在上大学时他曾经穿着浴袍去上课,引人侧目。哈佛法学院是法律界人士眼中的“圣地”,而他却不以为然,认为它只为银行家和大企业制造“高价工具”,豢养走狗。这些都是他独特个性的种种表现。

即使在以后的事业成功的时候,每年有经费数千万美元,但他仍然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单间公寓,穿的更是让人叫绝:他在军队服役时在小卖部买了12双皮鞋,每双6元;袜子4打,每双三毛五分。烟酒不沾。一年花费只有五六千元,比一般穷学生还少。有记者问他:有人说你是美国第一吹毛求疵者,你为什么总是消极否定看问题?他说:“你能说警察抓小偷是消极否定吗?我所做的不过是制止大企业犯罪而已。我最否定的就是通用汽车公司。他们在强迫你呼吸他们排放的有害气体。”

这家汽车公司曾经雇用密探,监视他的一举一动,以便给他“找碴儿”,甚至利用女人“钓鱼”,但他依然我行我素。针对他的负面报道,和给他的赞美几乎一样多。著名的《福布斯》杂志曾以《拉尔夫·纳德公司》为题,攻击他名下的许多非营利组织是一个获利颇丰的大企业,说民间传说中的“圣人”其实并不圣洁。质疑、讥讽、打击,还有有钱的大企业可以轻易做到的一切攻击,纳德似乎从不在乎,他几十年如一日,在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法律进步的道路上孜孜以行。和他一起前进的有法律完善、民众觉醒和消费者革命。

当时的媒体认为,拉尔夫·纳德兼具亚伯拉罕·林肯和《圣经》中杀死巨人的英雄大卫的优秀品质。

四面出击

美国传统理论认为,gov-ern-ment组织和企业组织并没有天生的免疫力,而是随时有腐败产生,要始终处于公众的严密监督下。对于前者,美国的开国元勋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宪法设计上得到了体现。而对于企业的监督,拉尔夫·纳德的维权行动在实际操作上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继向美国最强大的汽车工业打响第一炮之后,纳德马不停蹄,开始关注食品、卫生、药物检验、劳动安全、人寿保险和生态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并且取得显著战果。在他的努力下,美国于1967年通过《卫生肉食法》,强制屠宰业接受检疫部门的检验;1968年通过《天然气管道安全法》,保障煤气管道的安全;通过《煤矿健康安全法》,促进煤矿工人的劳动安全;通过《控制辐射保障健康安全法》,降低辐射危险。此外还通过了《家禽产品卫生法》、《职业安全卫生法》、《饮用水卫生法》、《消费品安全法》等,从1966年到1973年,美国国会通过有关法律法规25种,绝大部分是纳德及其工作人员的调查和呐喊的结果。我们今天看来是社会常识的做法,比如广告不得夸大其辞、婴儿食品不得使用味精、禁止在铁道上排泄污水等,都是他们据理力争的结果。这么多法律和一个人的奔走呼号有关,这在法制建设史上是一个奇迹。

纵深推进

美国历史上有民权觉醒的时代,而拉尔夫·纳德活跃的时代是消费者觉醒的时代。19世纪末,美国曾有过标榜维护老百姓利益的平民党,后来又有大规模的新闻界针对企业的调查报道,罗斯福总统实施新政时也曾成立过消费者咨询委员会。到上世纪60年代,美国已经是一个消费社会,但消费者还是处于被动“挨宰”的状态。纳德的出现,结束了这个时代。从这一点上说,纳德也是应运而生的时代骄子。可贵的是,纳德并没有利用已经获得的声誉去为个人谋利益。他在众多崇拜者中挑选能干且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组织固定机构,以便更有力地维护消费者权益。他用自己的稿费、演讲收入和社会捐款成立“应对法律研究中心”,有许多大学生情愿义务服务或者仅领很低的报酬为这个组织工作。这些工作人员后来被称为“纳德突击队”,当时许多青年以身为“纳德突击队队员”为荣。中心成立的第二年,这支高素质的队伍已经壮大,从3万名报名者中只能挑选200名。据说哈佛法学院三分之一的学生都申请了。后来纳德领导的组织发展为四大机构,下设几十个组织,有向国会游说、监督立法的“国会观察组”,有监督gov-ern-ment卫生部门的“卫生研究组”,有负责“公民诉讼”的“诉讼组”等。

在向大企业宣战成功之后,纳德又剑指工作不力的gov-ern-ment部门。第一个目标是联邦贸易委员会。这个gov-ern-ment机构成立于1914年,本来其使命是防止不正当竞争和企业的欺骗手段的,但“突击队”的报告认为,它管理不善,放弃了监管职责,成为企业的俘虏。尼克松gov-ern-ment不得不请美国律师协会进行一次调查,制定了新的管理条例。第二个目标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联邦gov-ern-ment接受了突击队报告中的建议,明令禁止在软性饮料中添加氨基磺酸盐。3名高官由此引咎辞职。纳德所做的不仅仅是揭露不公,他还致力于唤醒民众觉悟,利用舆论压力和立法手段,监督gov-ern-ment工作,使其监督企业行为,从而维护广大民众的利益。在纳德的有力推动下,国会于1974年通过《情报自由法》,这是具有非常重大意义的事件。该法规定,公民有权向gov-ern-ment部门索取或查阅gov-ern-ment的工作报告、工作记录和其他资料(涉及国家安全机密的除外)。当时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破天荒的大事件。该法还明确规定,如果gov-ern-ment部门拒绝公民的索阅,公民有权可以付诸法律。

当初主持国会汽车安全调查听证会的前康涅狄格州参议会李比克夫说:“纳德使消费者运动成为美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这是任何别人所未曾做到的。”到今天,我们或熟视无睹,或并未细究,其实纳德在美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竞选总统


“民众感觉被隔离、被排斥、被边缘化和未受到尊重。从伊拉克战争到巴以冲突、从安然公司丑闻到华尔街股市动荡、从卡特里娜飓风到布什gov-ern-ment救援不力,再到民主党人未能阻止布什打仗,未能阻止他减税。鉴于以上种种,我决定站出来竞选总统。”

这样的圣人当总统不是明天更美好吗?2008年2月,“奥巴马总统”还未“出世”时,74岁的拉尔夫·纳德第四次宣布参加总统选举。从1996年开始,他一次不落地参选美国总统,2000年代表绿党,赢得2.74%的选票。

其实,纳德何尝不清楚自己没有获胜希望。只是他一如既往,他说:“问题是他们(共和党和民主党)有没有勇气站起来反对大公司的权力,为普通美国人谋福利。”了解了纳德的心路历程,就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了。人还是这个人,追求永远是这个追求。
实名认证

1233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e族座天使

Rank: 8Rank: 8

注册2011-5-9

越野e族SUV BASE 优秀会员勋章

沙发
发表于 2012-2-25 2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楼 ksj7341 的帖子

支持

2

主题

440

帖子

243

积分

准天使

Rank: 1

注册2012-2-16
板凳
发表于 2012-4-2 02:37 | 只看该作者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4 01:08 , Processed in 0.052383 second(s), Total 10, Slave 8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