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这样一些不在少数的“大多数人”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扼杀了社会的心灵!造就了越来越冰冷的社会,并无耻的狂欢着,它们不知道自己正是那道德的败类,是制造这个人人说冷漠的社会的真正刽子手之一!
《丑陋的中国》一书人里柏杨老先生对“窝里斗”的劣根早有总结,不需要什么理由,只要对我有利,就可以无端去伤害别人,甚至恩将仇报,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中国人的劣根一直如此。所以说,很多时候,怨不得外国人嘲笑中国人,中国人里有太多的败类就没做那让人瞧得起的事儿!用这种方式获得的无论是什么,都没法让人艳羡钦佩,无论之后粉饰的多么华美,但被那些粉饰掩藏起的卑劣都让人永远作呕。
尤其是在经过手段者精心观察细选后锁定的那些会在利益链条环节中可彼此利用的“污合之众”中做蛊,本来就找不到垫脚石获利的“污合之众”得到信号暗示后各种欢颜,这下机会可来了,个个如抓到了登天天梯,以传递火把的方式开始蔓延那些流毒,更不乏要加上更多的落井下石等更卑劣的手段加害被害者,用以取悦需要利用的权势者,笼络自己的潜消费群体,这样的“大多数人”群体可以用狼狈为奸总结其团结的目的。
蛊惑到了这种程度,卑劣的手段制造者算是达到了“大多数”人都说被害者不是的目的,从而达到真正的遮自己羞的目的。所有参与陷害人的帮凶们这时候会出现暂时的“繁荣娼盛”现象。接下来就是他们为了各自的目的彼此虚假繁荣,伪善真诚的彼此利用着。但是,都是为了利益,有一天,有一个环节的利益受损,你再看那份狼狈为奸的团结?那些虚假真诚?早就互相角斗彼此互殴成一锅烂粥了...
那么什么叫乌合之众呢?百度得来的释义这样讲: "乌合之众,初虽有欢,后必相吐,虽善不亲也"...简单解释就是说那些乌合之众虽然开始好像很亲密,最后还是相互利用,互相倾轧。
乌合之众的基本特征:
特征一:只在人多势众的时候嚣张猖狂,一个人的时候狗屁不是.
特征二:靠酒肉维系关系,毫无义气可言.见了利益一拥而上,碰上危险,一哄而散.
特征三:被绳之以法之后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低三下四,互相出卖.
而被它们加害的无辜者,却成为它们心头永远抹不去的污点证人!鄙视的它们永远在内心抬不起头来!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被害者都不搭理他们,但是他们的内心仍旧恐惧不断,担心被害者的报复,担心搬砖头砸自己脚的时候受到被害者的嘲笑,因为那份不安、心虚、恐惧便会更加不断的去中伤被害者,典型的小人手法,余秋雨在《小人的特征》里早有总结。
枭熊有的是手段,英雄有的是精神--- 此熊非彼雄。
活在手段里的人,如果人性尚有一丝残存,都不用别人去惩罚,自己就会为自己用过的卑劣手段煎熬鄙视自己,那是因为“人在做,天在看”,用卑劣手段的人可以欺瞒世上所有的人,但是却惟独欺瞒不了自己的心。
精神富有的人,不管遭遇多少坎坷,都不容易被真正的打到,那是因为内心那股正义纯洁善良的力量不断的在给自己激励,那份人生的坦荡,回首时的美好,是自供的源源不断的力量,英雄永远都会蔑视枭雄,哪怕枭雄用手段将英雄置于了死地,但英雄的精神却永远在,无论何时让那些卑劣们想起都会永远的胆战心寒。
电视剧里不也常常有这样的镜头:后宫的争风吃醋让后来的皇后暗害了当年的妃子,却仍然在多年后那些风雨交加的日子惧怕着那些被害的冤魂!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戏是人写出来演绎出来的。
庆幸自己在风尘中仍旧能保持一双清澈的眼一颗明了的心。
很欣赏一个朋友的签名“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生活可以简单,心灵却要富有,做人要坦荡正直,人生才会真的安然。
可是,眼下这个利益熏心的社会,这样的人却很多,很多...所以这个社会人人失望,又人人不自省。似乎没人明白,是人人构成了社会,每个人都在其中,那么这个情况下,“大多数人”的道德缺失了,社会怎么好的了?
人心就是这样一颗一颗被伤害变冷下去的,最终形成了冷漠的社会,才有了许许多多“小悦悦”…
这样组合起来的“乌合之众”,良心真的安吗?当然,没有良心的人也根本不会自省,只会越来越无耻的一横到底。那就等着天报吧!我从来相信因果。‘
所以“大多数人”在眼下这歪风邪气尚未好转的社会未必是褒义词。
作者声明:-------文字源于有感于社会的某些丑陋现象,请勿对号入座,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本帖最后由 托托 于 2012-2-28 17:4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