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是一个及其复杂的工程机械,其涵盖了太多的学科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内燃机从诞生之时的10%的热效率已经发展至现在40%以上,升功率由当初的10马力发展到100马力以上。 决定内燃机热效率的根本因素是工质的吸热温度和放热温度,即尽可能提高燃烧温度以及尽可能降低排热的温度,但实际内燃机需要受各种具体问题的限制,比如机械构造的限制、压缩比的限制,排放的制约等等。很多内燃机公司和研究机构在致力于对这方面的研究,并有一些很不错的解决方案,比如缸内直喷稀燃技术、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据悉马自达研发的压燃汽油机也将面世,其很大程度上解决改善了内燃机的热效率、排放和动力问题,而我的想法是能不能通过改变现有的内燃机结构来改善这些问题。 在各类资料中我特别关注了转子发动机和燃气轮机技术,关注转子发动机是因为它特别的机械结构以及优异的动力性,转子发动机的结构相对于常规往复式内燃机而言特别简单,没有复杂的配气系统,取消了曲轴连杆活塞系统使得转速更高且运转平稳,1.3升的转子发动机能达到常规发动机3.0的动力,当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马自达被禁也是源于其功率强大,当然它的经济性、耐久性和排放也确实问题很大,这也是转子发动机没大规模运用,甚至停产的原因;再来说说燃气轮机发动机,现有的燃气轮机燃油效率已经达到40-60%,而重量功率比是往复式内燃机的几分之一到几十分之一,但燃气轮机的高效率只适合于某一特定转速,它也很难使用在转速变化频繁的汽车上,其排放问题也不易解决。 虽然以上两者都是旋转式发动机,但其机构完全不同,汪克尔转子发动机是活塞行星旋转结构,其运转时转子顶端轨迹程跑道形状,三角转子顶端与跑道形缸体接触分割成三个腔体,工作方式与四冲程内燃机一样有吸气、压缩、膨胀做功和排气过程。燃气轮机是一种旋转叶片机械,高温工质连续稳定燃烧,在涡轮机中膨胀而连续做功,布雷顿循环是燃气轮机的理论循环。 以现有成熟的的往复式内燃机相比,两种发动机虽各有优点,但因为其缺点无法很好应用在汽车领域,我一直在思考能不能结合上述各类内燃机的优点产生一种新结构的发动机,设计初衷由有几点: 1 采用旋转结构,往复式结构虽然可靠成熟,但无法改变其结构特点所带来的缺陷,那就是活塞组因往复式运动而引起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不能得到完全的平衡,而且这个惯性力是按转速的平方增长的,此外,往复式发动机所采用的曲轴连杆和复杂的配气机构,也给整机的成本、减重和外形尺寸缩小带来困难,而高效轻巧的活塞旋转运动的发动机则更容易解决这一难题。 2 优化循环方式,热效率的提高就是尽可能提高燃烧温度以及尽可能降低排气的温度,往复式内燃机的结构注定了循环中每一行程都是相等的,为了充分的进气和排气只能改变配气系统相位来实现,这就造成了循环中效率低下,燃烧过程不稳定,膨胀做功的不完全,如果热机能合理的设置循环中各行程的相位,就比较容易提高内燃机的效率。 3 提高工质的流动速度,旋转内燃机的优点在于工质的连续流动,往复式内燃机的工质流动则是往复式的断续流动,旋转内燃机的充气效率优势明显。 4 改进燃烧方式,往复式内燃机和汪克尔转子内燃机一样,采用的是汽油火花塞点火或者柴油压燃点火,因为有这个点火过程,其燃烧是非常不稳定的,由此带来的燃烧不充分热效率低下,排放、震动和噪音严重,如果可能采用燃气轮机稳定连续的燃烧方式最好。 综上所述,这种新型内燃机应该拥有以下特征:旋转活塞结构,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的转速,增大功率质量比;根据排气进气相位、燃烧做功特性设置相应的循环各行程;U型进排气结构配合旋转气缸系统,提高工质的流动速度,提高充量系数;设置独立的共用燃烧室,使每个循环在燃烧室完成,提高燃烧的稳定性。 实现以上特征的热机应该是一种旋转机,转子在环形缸体内旋转并保持密封,转子内设置有活塞,缸体设置有进气口、燃烧室和排气口,活塞根据转子在缸体的位置不同而上下运动,气缸在进气口时是进气行程,进气结束开始压缩,旋转至燃烧室位置进行燃烧(最好相邻的两个气缸可以同时处于燃烧室位置)然后膨胀做功,膨胀做功结束进入排气位置进行排气,排气结束完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在查阅资料中发现,1963年Porsche(保时捷)发明了一款无曲轴转缸发动机,其结构与上述特征相似,如图: 这种设计采用了成熟的缸筒活塞技术,气缸作旋转运动,但这样的结构如果设计为共用燃烧室,势必燃烧室会做的很大(两个相邻气缸间距离角度太大)。 从鼓式刹车系统得到一些启发,下图为鼓式刹车原理图,刹车片一段固定,另一端随刹车泵的推力与刹车鼓摩擦形成制动,试想如果刹车泵伸缩的足够长,刹车片会与刹车鼓形成一定的空间。 由鼓式刹车的原理产生了这样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