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滇飞扬在2018年春天预言:未来,普洱茶的产量将大幅减产至目前产量的10-20%,引来许多质疑。
要知道,目前普洱茶年产量的基数是30万吨,而且还有大量茶园即将投产,看起来总量超过50万吨,是迟早的事。大滇飞扬的结论看起来是在哗众取宠,吸引眼球。所以,有茶友又问,这个未来是多长时间,几年后将大幅减产,我说:快则五年,慢则十年。
我知道这个结论是残酷的。无论是对茶农还是茶商,这意味着大量的茶园将被荒废,以及上百万吨的“普洱茶”库存,将不再是有效库存,甚至都算不上普洱茶了。
我只是凭着对市场的感觉而言得出这个结论,一家之言,姑妄听之;然而,过去十余年的判断,我从未落空过。
从供应方来说,你的几十万吨产能,无论是名山古树还是各种噱头,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所以,你没有发言的机会。因为,市场的真实需求就那么大,按照现在年产量30万吨来说,10%的产能是3万吨,我甚至认为3万吨相对于真实需求都有泡沫了。
从市场需求来说,3万吨里,至少2万吨是对于熟茶的需求,生茶的需求仅仅不到一万吨。按照二八原理,2千吨左右属于有收藏价值的普洱茶,8千吨属于可以喝的普洱茶,这个结论刚刚好。所以,这是大滇号不扩大产能的原因,小而美,守住几百吨的有质量的普洱茶足以笑傲江湖。
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两点:
一 、需求端对品质的要求上升,消费者更关注健康和品质。随着对普洱茶的了解和深入产区,优质好茶深得人心,各种忽悠茶将难以获得市场。信息透明,将净化市场空气,工匠精神将崛起,茶企的软实力硬实力比拼之下,大量出局不可避免。因此,近年来,实力茶企更加关注在茶山的投入,为未来积蓄力量。而在茶博会等各种宣传叫卖的投入不断下降。
二 、劳动力成本以及相关社会成本的剧烈上升,压缩了低端茶的市场空间,而这是产能的极大部分。采茶工人的短缺以及价格的飙升,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在2018年春天茶叶发芽最多的时候,某些地区古树鲜叶采摘单价达到了30元一公斤,某些采茶工人每天采茶达到了20多公斤;而按照传统的每天150-180元,采茶工人的采茶量只有7-10公斤。从我们对茶山劳动力的状况来了解,幅员辽阔的西双版纳采茶的劳动力主要来源于缅甸、老挝、红河州等外来劳动力以及本地坝区的傣族,这些脆弱的劳动力基础随着政府对外国工人的限制以及坝区傣族收入的增加和泼水节的分散,在2018年的4月中旬达到了用工荒的极致,而这在未来,看不见缓解的迹象。所以,近年春茶,很多名山只顾抢收大树茶,连乔木茶都来不及采摘,更不用说台地茶。
成本上升,使得台地茶和小树茶生产变得非常不划算,台地茶和小树茶巨大的产能又使得价格上不去。这种尴尬状况的平衡点在于小树茶价格的上涨以及总销售量的减少;而台地茶,最好还是放弃吧。
大树古树相对高的价格,保证了劳动力成本侵蚀的空间并不太大。每公斤采摘和加工不超过200元,加上管理成本,不会超过300元;相对于大树茶千元一公斤左右来说,还有空间,这是大树茶才能得以保住的基础。而真正的春茶大树茶能有多少?我估计大着胆子来说,3000吨应该是极限。
那么, 大滇飞扬同学, 你这么恶劣攻击之下,已经形成的高达50万吨的产能该怎么消化?还让不让茶农活?这个巨大的帽子扣下来,祸国殃民好像是我的错?然而,盛世危言,不及早未雨绸缪,做好转型工作,真正面对这一天的时候,你会理解我的良苦用心。十年的时间,尽快转型,不用吊死在普洱茶一棵树上。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只是极少数,而能够越陈越香的品牌才值得收藏,形同儿戏的炒作、各种包装出来的新技术普洱,终将会被证明只是普洱茶茶业发展历史上的一个过程--过程而已。
市场上卖不掉的茶,你做了有什么用?成本高过售价的茶,为何还要生产?夹攻之下,普洱茶产量的急剧下降,是显而易见的事了。
![](http://img4.fblife.com/FtYLWUH4xopoBWCNmbvocBVsDvZd?imageView2/2/w/728/q/100)
![](http://img4.fblife.com/Fogvo4riGgt7wN5c7n3Fq4ZvjFH8?imageView2/2/w/728/q/100)
![](http://img4.fblife.com/Flggdsg_vz6tmU5gBxcFJSvhX776?imageView2/2/w/728/q/100)
![](http://img4.fblife.com/FlSyLR_zqGoSc5AFQwipYvsIXhVU?imageView2/2/w/728/q/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