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82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聊聊汽车译名

[复制链接]

35

主题

244

帖子

907

积分

e族天使

Rank: 2

注册2013-6-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23:2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汽车译名历史谈

       汽车是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的,最早出现在上海的租界,自然使用者也都是外国人。在此之前,按《老上海三十年见闻录》上载,有钱人的出行工具是“自备绿呢蓝呢大轿、轿式皮篷马车、时式东洋包车。”到了20年代,在华的洋行开始售卖从美英法等汽车生产大国进口的小轿车,于是在中国城市道路上行驶的小汽车就开始多起来了。
       因为多年来的政治宣传,我们总以为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个非常落后闭塞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但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从清末民初开始,中国就开始享受与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同时的物质和文化成果,那时的开放程度远比今天要高得多。就像茅盾在小说《子夜》里写的,法国雪铁龙公司刚在欧洲上市的新式前驱小汽车(就是今天汽车爱好者耳熟能详的15CV),当年就进入了上海有钱人的家庭了。卓别粼的电影刚在美国公映,不到一个月,中国观众就能在上海的电影院里看到了。
        那个时代欧洲的汽车走的是豪华路线,价格昂贵,不太适合中国人的购买力,所以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是两款物美价廉的大众小车,一款是英国的奥斯汀7型,另一款就是雪铁龙的5CV。除了奥斯汀和雪铁龙,当时的中国市场上还真是很难见到别的牌子的欧洲车。20年代法国的雪铁龙公司搞过一次“东方之旅”的汽车探险活动,一支雪铁龙车队从巴黎出发,一直开到西藏,在中国老百姓中打下了牢固的广告印象基础。雪铁龙这个译名就是从那时使用的,应该说翻译得相当不错,既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又不失法语的原意,更兼有激发人想象力的丰富内涵(茫茫雪原上的一条钢铁之龙)。所以这个译名从20世纪的20年代一直沿用至今,雪铁龙公司也从示更改过。雪铁龙公司的小汽车从最早的5CV、7CV到30年代末的15CV,一直都在中国有销售,虽然量不大,却有着很好的口碑。后来空白了30多年,到改革开放后雪铁龙开始梅开二度,再次成为中国人眼中的好车典范。从进口的CX到后来合资的富康,都是8、90年代中国人心仪的车子。只是进入21世纪了,雪铁龙开始走下坡路,风头明显被别人抢走了。
       英国的奥斯汀7型,在中国的2、30年代销量不小,打下了良好的广告基础。奥斯汀7系畅销的原因一是价钱便宜,30年代在上海仅售1000元法币。二来该车质量不错,机械可靠,在中国的烂路行驶也不容易坏,而且维修也比较简单。奥斯汀这个车牌译名也是很早就在中国出现了,不过最早是译成“澳斯丁”,一直到现在也没有变化过。奥斯汀7系最早是帆布篷的,后来出现了铁壳车厢。抗战胜利后的40后代后期,英国的汽车工业恢复了,便有大量的奥斯汀大众车进入中国。50年代初,新中国还从香港购买了一大批奥斯汀大众车(就是印度大使的原型车)作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出租汽车,为中国百姓所熟悉。不过之后奥斯汀随着英国汽车工业的没落而消声匿迹了,成为了一个只能凭吊的汽车牌子了。
在世界汽车工业的早期,美国汽车走的是与欧洲汽车截然不同的大众路线,因此物廉价美的美国汽车比欧洲汽车更适合中国的市场。尤其是2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后,美国车价钱便宜却又质量可靠,大量进入中国,成为中国小汽车的绝对主力,占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份额。因此中国百姓对美国的车牌更为熟悉,而一些美国主要的小汽车品牌的译名,也持续了7、80年而没有变化过,如福特、林肯、雪佛兰、卡迪拉克、别克等等。











11

主题

5111

帖子

3687

积分

e族权天使

Rank: 4

注册2010-12-8
QQ
沙发
发表于 2019-4-22 11:30 | 只看该作者
实名认证

1233

主题

3万

帖子

3万

积分

e族座天使

Rank: 8Rank: 8

注册2011-5-9

越野e族SUV BASE 优秀会员勋章

板凳
发表于 2019-4-22 21:57 | 只看该作者
很简洁、很完美的解释、充分体现了、知识就是力量、、、、、、、、、
查看积分策略说明

快速回复主题

温馨提示

手机版|FBLIFE.COM

GMT+8, 2025-2-1 13:04 , Processed in 0.064145 second(s), Total 16, Slave 15 queries , Memcache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