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二月中,再跟匪兵一起共同走过整整五个年头后,最终还是决定分开。我希望能够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平台跟团队,更重要的是能按自己的想法打造一台全新的赛车。最终我的想法得到一位大哥的支持与资金的挹注,我们决定一次打造两辆赛车并参加接下来六月份的环塔拉力赛,此时,距离环塔拉力赛只剩三个月不到的时间。
缘起缘由
10年时打造了一辆后置发动机四轮驱动、四轮独立悬挂的赛车,当时本意是打造一辆终极的赛车,但是却忽略了汽联规则不允许四轮驱动赛车发动机后置。最后虽然允许参赛,可是却不计成绩。比赛中,复杂的传动设计引发了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了解越是严苛的环境与条件,要尽量简化设计,越是简单的设计越不容易有出错的环节。在观察赛车爬大沙山的时候发现,由于发动机后置,重心靠后的设计,前轮几乎是不著力的空转。这让我开始注意后置发动机两驱的Buggy赛车,也就是我们称的巴吉赛车。10年环塔,比赛中唯一的一辆巴吉,是朱金忠的美式巴吉赛车,虽然当时仅仅跑了排位赛就因为变速箱故障退出了比赛,却让我对这简单坚固的赛车设计有全新的认识。
![]()
2010年环塔我们造的车,后置发动机四轮驱动,被大家称作是月球登陆车
朱金忠的大巴吉虽然只跑了排位赛,但是炫酷的外型令人至今难忘
虽然是四驱,但是重心靠后,爬坡时前轮仅仅空转不著力
10年的好汉锅首次出现,难倒了众多英雄好汉,我们直上直下惊讶了许多人。
赛后我即刻投入巴吉赛车的开发与研究,手上的资料著实有限,绝大部分都是网上找的照片,车架、悬挂参数等得完全靠自己摸索,幸亏在此之前已经有过一些经验,而美国论坛上老外虽然不会给我图纸便宜了事,但是却不吝于交流,基本上有问必答。另外由当年并无公开组别,设计的车架子还必须符合FIA规则。这样的条件下连想要依样画葫芦都没办法。另外由于负担不起昂贵的巴吉变速箱,只能采取便宜的转折箱方式,虽然复杂了点,发动机重心也较高些,但是省了至少20万元。车壳是从美国订购的皮卡玻璃钢车壳。虽然外型酷炫,但是问题也不少,完全没有密封性可言、没有可匹配的挡风玻璃、没有门、视线不良。国情不同,这些在老美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到了国内样样都是问题。最终,这版本的两辆巴吉赛车参加了11年的环塔,车检当时被诸多刁难,车辆超宽、没有门、车灯必须在车头、转向灯必须在车尾等等,最后到比赛开始了也没拿到车检合格贴纸,反正是允许参赛了!两辆赛车先后出现发动机故障,其中一辆勉强坚持完赛,成绩并不理想。但是在沙子上的表现比我们预期的好,其中一个特难的沙漠赛段,在完赛率不到三成的情况下,我们的赛车顺利的跑出大沙山。11年的环塔拉力赛,朱金忠的美式巴吉赛车在引进国内的地三个年头,几乎是站站大幅领先的情况下,最终夺得了环塔冠军。
11年环塔后总结了一堆问题,重新又打造了几辆新的巴吉赛车,其中一辆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的专访。
后置发动机,接受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专访的赛车
为了让车子能够顺利的通过车检,特意更改了车架,让车子总宽度缩减到两米二以内。有趣的是从12年开始,环塔新增了公开组别.....过去车子超宽、没有门、没有风档等问题再也不是问题。让人啼笑皆非的觉得是否媳妇熬成婆了!12年的参赛赛车我们特意增加了机油辅助供油系统,避免车辆因为高速颠簸引起的机油泡沫化而最终导致发动机损坏。12年的环塔拉力采用的是即刻死亡制,也就是说关门时间过了,就直接退赛....我们最后虽然幸运的完成比赛,但是过程却不无艰辛,先是撞坏了前A臂,随后又撞坏了后拖臂。后置发动机的赛车由于重心靠后,直接暴露了操控性不佳的问题。国内的比赛虽有超高速大直线,但是曲折弯曲的小径还是不少。后置发动机虽然利于纯沙漠行驶,但是在戈壁硬路面上操控性欠佳,而我们原先采用的35"胎虽然有较好的通过性与沙漠性能,但是大胎更加剧了操控性不佳的问题。我需要的是一个综合性能更接近于四轮驱动赛车两驱车。而由于FIA规则对两驱车的重量、排量与悬挂行程限制较少,透过大马力与车轻的优势才能够取得胜利。
12环塔拉力赛我们的巴吉,没有太多的装饰,仍然采用转折箱,35寸大胎
就这样三条腿跑了一百多公里的赛段跟两百公里的行驶路段
裸露的车轮让我们在泥泞的赛段吃尽了苦头,赛后整车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泥
后置发动机不易控制,甩尾的厉害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itonylee 于 2014-8-12 19:50 编辑 ] |